2024年2月,SpaceX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重新点燃了许多人登陆火星的热情。 然而,国外对此事的反馈与国内截然相反,例如,英国著名报纸《卫报》评论道:
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举例说明21世纪全球不平等的悲剧了,当时一位亿万富翁花费9000万美元将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汽车送到太阳系的尽头。你可以说这段文字很酸,但它陈述了一个事实,即阿波罗计划50年后,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对于SpaceX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技术,中外航天专家并不看好。
不过,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却给各国支持的航天机构一个启示,那就是火箭能否再利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让太空盈利,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像当初的阿波罗计划那样,做一些象征性多于实际的事情。
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非常重大,除了满足好奇心外,还需要找到一个人类长期寻找地球的备用系统。 然而,星际旅行对人类本身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在地球上进化了数百万年的人类并不适合在太空中长期生活,移民到火星并不容易,那里的条件与地球非常相似,离地球不太远。 按照阿波罗计划的想法进行载人火星飞行是不现实的,人类必须在能源和信息的使用上实现质的飞跃,才能实现这一使命。
早在阿波罗计划完成后,冯·布劳恩就考虑过使用核动力火箭探测火星,并提出了一项名为“涅尔瓦”的火星计划,其中许多计划都进行了测试成功,但由于成本高昂而被尼克松否决。 载人航天之所以在冷战后被置于各国科技战略中不重要的位置,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远程通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完成许多原本需要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早期探索火星。 如果人类未来真的亲自去火星探索,就需要先建造一个供人类居住的火星站,而这也会由机器人来完成。
如果人类的星际探索以这种方式进行,SpaceX的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方法将非常有意义,因为在人类真正进入载人星际探索之前,机器人将是前沿站。 在人类大航海时代,早期从欧洲到美洲的殖民者,如果没有当地原住民的帮助,就无法生存和站稳脚跟,而在未来的星际探索中,或许那些被人类提前派去工作的机器人,将扮演太空迁徙时代原住民的角色。
只要人类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星际旅行的能量就不会成为问题。 在太阳系中,有足够的氢用于核聚变(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