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工伤赔偿是一个法律问题,涉及离职员工离职后因工伤或疾病离职的赔偿权利。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纠纷和纠纷,因为离职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经终止,但工伤赔偿待遇仍然存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业后工人赔偿的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以便他们能够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离职后工伤赔偿如何处理?
如果因工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应先确定伤残程度,然后根据伤残程度计算赔偿金额,再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问题。
根据用人单位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工伤职工可以获得以下赔偿:
1、用人单位依法为工伤员工缴纳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伤员工停工期间的工资、残疾员工构成残疾的每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离职时一次性的伤残就业补贴。
2、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工伤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还应当承担工伤保险应当支付给工伤职工的全部赔偿项目**
即医疗费、工伤费、院内餐费补贴、统筹区外就医交通食宿费、院内伙食补贴、残疾辅助器械费、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津贴或者伤残津贴和一次性医疗补助。
3、用人单位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未向劳动者申报工伤的,在此期间按照工伤保险规定发生的工伤待遇及其他相关费用仍由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因工伤或者因工原因患上职业病,因工伤需要停工就医的,停职带薪期间原工资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停薪休假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害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工伤鉴定后,暂停原待遇,依照本章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人员停职带薪期满仍需**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
工伤人员在停工带薪期间不能自理的,需要护理的,由其所在单位负责。
二、工伤赔偿纠纷如何处理
工伤赔偿纠纷的处理步骤如下:
1、工伤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劳动者及其近亲属和工会组织可自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协调区域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事故发生日期
2、工伤鉴定报告出具后,工伤职工出院后,应向所在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残疾等级鉴定。 获取评估报告;
3、用人单位与工伤劳动者协商工伤赔偿,不能达成赔偿协议的,工伤劳动者可向事故发生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4、双方当事人均应提供证据,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判决后,按裁决执行
5、用人单位不执行裁决中的工伤赔偿金的,工伤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工伤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中支付:(一)医疗费和工伤费用;(二)住院餐补助;(三)统筹划区外就医交通、住宿费用;(四)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安装、配置费用;(五)生活能力不明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对1至4级残疾职工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和每月伤残津贴;(七)劳动合同解除或者解除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八)因公死亡的,遗属领取丧葬补助金、受扶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公死亡补助金;(9)劳动能力考核费。
3、员工工伤如何处理?
职工因工受伤的,单位所属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协调区域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
3)医学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鉴定证明)。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因事故受伤或者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其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之日起30日内, 向协调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有特殊情况的,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申请期限。
用人单位未依照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或者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之日起一年内, 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协调区域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确定的事项,由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属地原则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应当承担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相关费用。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离职后如何处理工伤赔偿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处理。 在现实生活中,离职员工应了解自身权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遵循法律程序,确保因工伤得到应有的赔偿。 离职员工通过合理的程序和法律支持,可以维护自身权益,实现公平公正的工伤赔偿。
申拓律师事务所提醒大家:如果有时间多学法,万一遇到麻烦就不会吃亏。 如果您遇到法律问题并且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单击下面“立即致电”。免费咨询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