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回老家旅行
文:张玉倩
11月27日,正值初冬,天气忽暖冷暖,虽然是最难休息的,但难以阻挡澎湃的欲望和急切的脚步。 惠民县老年大学写作班的杨少军老师组织我们写作班的7名学生组成团队,在我们孙子的故乡开始了一次难忘的游学之旅。
上午9点,我们一行九人来到了第一次游学——孙子兵法城。
兵影城是孙子故里人为纪念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充分挖掘和弘扬孙子文化而打造的秦汉大型园林综合体。 《兵棋城》由15个大厅和22个侧室组成,整个建筑群古色古香,充满汉族韵味。 亭台楼阁,古井古泉,相互映衬,蜿蜒的小路是青竹,古柏垂柳,摇曳生姿。 是惠民人民用全县的力量、全民的智慧建造的又一座文旅宫殿。
《孙子兵法》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广泛的中国古代书籍之一。 《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孙子不会落下”之称。那些有孙子的人不会抛弃他们的孙子”。 它所阐述的战略思想和哲学思想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丰富,逻辑严谨严谨。 被后人誉为“武侠圣书,军人绝唱”。 心中不舍,我赶往第二个游学地点。
上午10点,我们一行来到了孙子老家的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原为国有沙沃林场,占地7380亩,林地6286亩,苗圃200亩,包括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等。 为混合经营林场,人工植被覆盖率达92%以上,属省级自然保护区。 景区内森林生长茂盛,植被多样,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现代都市休闲度假的理想圣地。 孙子故里森林公园是惠民县“北兵南黄河东温泉西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渤海地区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享有“天然氧吧”之称, 这是当之无愧的。
园内有树龄超过60年的杨树和刺槐36种。 俗话说:林中有鸟,林中鸟类有花喜鹊、啄木鸟、金莺、鹰、白鹭等50余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是鲁北平原难得一见的森林景观,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因每年白鹭聚集而被称为“白鹭林”。
采风组女学生刘鸿飞高兴地说:“今天,我们这群人一定有个大富翁。深秋一个多月,天天雾蒙蒙的,雨雨交加,大家都看今天天气有多好,风很美,天空晴朗,秋天又高又凉,天空很蓝,阳光很暖和,微风很甜,很适合团体游学。 班里最年长的老师杨洪生老师高兴地说:“我们都是有福的人!这让每个人都笑了。 笑容满面,人们在现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足以让我们流连忘返。
下午两点,我们采风组全体员工来到渤海老区旧址和滨州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基地始建于2024年8月,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分为6个展区,系统总结回顾了2024年至2024年渤海老区军民共同支援抗战、共赢光辉历史。
走进大厅,在叙述者的精彩解说中:我们看到墙体两侧的四组浮雕,展现了老渤海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拥军拥战的场景,真实再现了渤海革命老区军民的深情, 生动诠释了“百折不挠”的“老渤海精神”的灵魂,体现了老渤海人的坚强意志。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地区的斗争形势复杂而残酷。 但是,渤海地区广大军民并没有被困难和危险所吓倒,一个群体倒下了,一个群体又站了起来,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顾全大局”是“老渤海精神”的品格。 解放战争时期,老渤海人民用50%至70%的收入用于粮食和物资,支援前线。 **元帅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渤海海战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都是老渤海山东省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用担架抬出来的。
“艰苦奋斗”是“老渤海精神”的精髓,体现了人民深厚的人格。 渤海地区原本是盐碱地,没有饮用水,没有草,条件极其艰苦,但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渤海地区的军民们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把沙漠变成了粮仓, 并选定了坚实的革命根据地。
“无私奉献”是“老渤海精神”的具体体现,彰显了老渤海崇高的精神境界。 解放战争时期,老渤海区是全国唯一没有被国民党反动势力占领的红色土地。 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渤海区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追随共产党,怀着拆家解难的远大志,无条件服从革命事业的需要,热情参军参战,拥军支援前线。 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听着解说员深情的讲解,我们对脚下的红土地有了深刻的理解,从心底里爱着脚下的红土地,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渴望用手中的笔赞美脚下的红海。
这次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体会了很多,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爱党爱国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大家都深感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都说要像今天这样多举办活动,甚至长期持续。
虽然事件已经结束,但我的灵魂仍然在徘徊,难以平静,精神世界里难以形容的红色感觉继续蔓延。 人不老,爱情还没结束,我期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