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在东方出版中心成立45周年暨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中国出版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波为东方出版中心创办的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品牌阅读整合交流平台“东方读书社”揭牌。 “东方读书社”的建立和运营,是东方出版中心履行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助力全民阅读、建设学术社会的重要举措。
12月27日19:00,“东方读书会”第一期在汉版书房长宁店举行。 首届跨学科阅读活动以“看世界:地域与国别研究新视野”为主题,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陈恒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郭长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罗刚教授、复旦大学尹志广教授进行对话。
** 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长河中,世界各国都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和标识的文明。 不同文明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将为人类解决时代问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指导。
区域国别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利用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特定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和现状。 在今天,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是中国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同时,随着中外交往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读者对国际热点和国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中国、学者和读者对更深入、更全面、更权威的区域国别研究书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四位学者通过不同学科的视角,就区域国别研究的重点和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罗刚教授. 罗刚教授首先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本次读书会的核心议题:为什么在今天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热度却在迅速上升?当今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知识增长点是什么?中国人“看世界”的视角有什么特点?
陈恒教授. 陈恒教授指出,区域国别研究的前身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的兴起是基于19世纪和20世纪英美霸权世界其他地区的实际需要。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人“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人需要构建自己的“看世界”视角。 因此,在中国建立区域国别研究已被提上学术界的议事日程。
郭长刚教授.
郭昌刚教授说,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其他文明采取蔑视、蔑视和歧视的态度。 中国的区域研究需要摒弃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念。 近年来,全球史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范式,主张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重视多文明共存。 我国区域研究应吸收全球历史转向的成果,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互鉴”的理念。
尹志光教授.
尹志光教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描述了中国人“看世界”的独特视角。 例如,1956 年,《人物》杂志报道说,上海的工人制造了 3,000 个晶体管,并对这些部件进行了特殊处理,以适应埃及炎热的天气,以支持埃及人民为收回苏伊士运河而进行的反帝国主义斗争。 中国人从崇尚平等、反对霸权主义的角度看世界,国家的积极组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此外,四位学者还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时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变化、中国世界内部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全球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回答了听众关于如何培养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如何基于全球史视角书写国别史等问题。
最后,四位学者祝愿中国区域和国别研究不断进步,祝愿东方读书会达到其水平和特色,成为上海学术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