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调查分析,中国近年来对欧盟“地沟油”出口增长态势可能难以维持,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欧盟能源消耗的萎缩,加上来自其他清洁能源的竞争,可能会减少对生物燃料的需求。 其次,中国凭借庞大的生产能力成为生物燃料领域的重量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由于中国坚持“不与人民争夺粮食,不与土地争夺粮食”的原则,因此不主张使用粮食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 相比之下,一些粮食生产丰富的国家则大量使用玉米、大豆等谷物作为原料。 因此,未来其他国家可能会抢占中国生物燃料出口市场,导致中国生物燃料和原材料出口到欧盟的增速难以维持。
作为生物燃料产业的重要国家之一,中国受到了全球生物燃料市场的广泛关注。 根据全球数据存储库 Statista 的数据,到 2022 年,全球生物燃料市场价值约为 1164 亿美元,预计至少翻一番。 作为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中国一直在扩大其生物燃料产业的规模,生物燃料在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2024年,我国生物质燃料发电量达到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加上其他类型的生物质燃料利用,我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相当于标准煤5000多万吨。 根据规划,到2024年,我国年可利用的生物质燃料资源将超过15亿吨标准煤。 可以预见,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然而,尽管中国对欧盟的生物燃料出口增长迅速,在数量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未来出口发展前景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一方面,欧盟的能源消费正在下降,需求的下降势必对生物燃料的出口产生影响。 此外,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清洁能源也在与生物燃料竞争,这可能会减少对生物燃料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选择不将食品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 然而,其他一些粮食生产丰富的国家使用大量的谷物,如玉米和大豆来生产生物燃料。 这导致其他国家抢占欧盟生物燃料出口市场的发展潜力更大,限制了我国“地沟油”出口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对欧盟的“地沟油”出口之所以难以维持,是因为欧盟能源消耗的减少和来自其他清洁能源的竞争限制了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坚持“不与人民争夺粮食,不与土地争夺粮食”的原则,不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而其他一些粮食产量充足的国家则大量利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导致我国在生物燃料出口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尽管中国在生物燃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其面临的市场压力不容忽视。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寻找更多的生物燃料原料来替代“地沟油”,并积极拓展其他国际市场,以确保生物燃料出口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