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深圳特区日报评论员尹创刚
今年以来,演唱会市场如火如荼。 有些演唱会受到歌迷的狂热追捧,经常出现“票尖”和“难买票”的情况。 同时,门票消费纠纷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退票费高、购买“柱票”、“墙根票”、宣传内容与现实不符等。
让我们来看看高额的退税费。 俗话说,“规划不如变化快”。 购买演唱会门票并退票的消费者,因为暂时原因无法亲临现场,不得不拿出“痛苦”的退票费。 上海某消费者在票务平台购买了合肥某歌手演唱会预售票,付款半小时后申请退款,但被提醒扣除20%手续费。 歌手演唱会门票提前半年预售,预售开启48小时后,将收取30%手续费退款。 这种只关心表演者利益的操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批评。 有网友质疑,“怎么知道半年内会不会有其他事情安排?退票费用高,不顾消费者权益。 ”
看看“柱子票”和“墙根票”。 当你坐下来寻找一张你能买得起的音乐会门票时,你会发现你的座位在一个盲点——或者被一根柱子遮挡,或者在场地的角落里。 这无疑会影响观看体验。 主办方负责提前“踩踏”演出场地和座位条件,并履行有效说明和告知座位条件和座位条件的义务。 否则,就没有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面对消费者投诉,退款和赔偿要合理。
让我们看看宣传内容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问题。 做广告时,据说有36首歌,但只唱了24首歌;喜欢的嘉宾的表演时间只有十分钟,与预推广的半小时时长不匹配。 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也令人不安。 主办方未履行公示时作出的承诺的,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即退票或赔偿消费者损失。
今年以来,以演唱会为代表的演出市场活跃,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对于这样的情况,各方都应该珍惜,不要让各种套路让人心寒。 重要的是要知道,粉丝的喜爱是演出市场最宝贵的资产。 如果粉丝们去追求爱情,真金**换来各种乱象,无疑会让他们觉得很不对劲。
粉丝也是消费者,拥有法律赋予的合法权益,不是可以随意“收割”的韭菜。 在演出活动中做决策时,多考虑维护粉丝权益,不要太丑“吃”,很多问题不会成问题。 只有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口碑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实现“协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