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邱瑾都是绍兴的英雄,两人有着共同的革命追求和相似的境遇。 但一个多世纪前,在异国他乡的一次聚会上,邱瑾气得从靴子里掏出一把剑,指向自己的同胞鲁迅。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虽然鲁迅和邱瑾都是绍兴人,但真正相识是一起去日本留学的时候。 2024年3月,鲁迅公费赴日本留学。 邱瑾比鲁迅晚读书,2024年7月东赴日本留学。 鲁迅的留日经历,通过他的《藤野先生》等文章,为人所知。 在留学期间,邱瑾积极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湘社团大会,成为爱国社团的积极分子,期间邱瑾结识了鲁迅。 鲁迅此时已是爱国社会的革命骨干,在多次集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鼓励留学生反清爱国主义。
2024年,日俄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地区饱受战争蹂躏,鲁迅经常能在教室里看到中国人被无辜杀害的间谍,一群同胞在电影中冷漠地看着。 鲁迅的思想渐渐转变,他意识到“弱者,再健康、再强壮,也只能是无意义的素材和公开展示的旁观者”,他决定摒弃医学,追随文学,用文艺唤醒人民,改变思想。 在此期间,邱瑾结识了黄兴、宋娇仁、陈天华等革命有志者,积极参加日本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并加入了解放会等革命团体,成为激进革命者。
随着国内形势越来越严峻,鲁迅的浙江学会不再满足于宣传革命,社团骨干成员主张回国组织武装起义,同时成立了暗杀组织。 不久,鲁迅接到暗杀任务。 鲁迅也打算慷慨解囊地死去,但在行动之前,他问组织,如果他死在暗杀任务中,谁来替他照顾他的母亲?鲁迅的父亲早逝,母亲抚养他长大,送他去日本留学。 生死攸关的时候,鲁迅关心的是母亲,这是人的本性,但在当时的革命者眼里,这是退战,故意用母亲作为推诿。 鲁迅被众人看在眼里。 邱瑾发现后,对他更加冷笑,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弱。
在日本留学生的革命活动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4年,清朝通过驻日使节向日本提出请求,要求日本对清学生施加更多限制,阻止清学生的革命活动。 11月,日本**颁布了《禁止外国留学生进入清国的规定》。 新规定出台后,留学生一片哗然。 留学生们一致认为新颁布的规定具有侮辱性,于是他们举行罢工并举行集会**。
随着形势的加剧,逐渐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积极主张罢工回国,继续革命建立教育事业,这部分往往是刚到日本留学的一群人;另一方认为,学习习的机会并不容易,他们应该继续为习在日本学习,这是早期出国留学的一部分,即将完成学业。 邱瑾属于前一类,她到处发表演讲,鼓励留学生回国。 鲁迅属于后一类,他认为一些留学生可能对新颁布的规则有误读,需要详细核实。 此外,如果国际学生尚未完成学业,他将一事无成地返回祖国。 这两种观点从论战开始,逐渐发展成肢体冲突。
日本人见清朝两派互相争斗,纷纷撰文,嘲笑他们“出于清人民自己的放纵卑鄙意志,团结也相当薄弱”。 日本的恶意诽谤,使一些革命者愤慨不已。 以《凶归来》《警钟》闻名的革命家陈天华,悲愤至极,决心以死唤醒百姓。 12月7日深夜,他留下了近3000字的《绝望演说》,次日凌晨在东京大森湾海中去世,享年31岁。
这一事件在日本留学生中引起轩然,邱瑾等激进革命分子设立私人法庭,将矛头指向不愿回国的学生。 在陈天华的追悼会上,邱瑾将所有反对留学生回国的人判处“死刑”,包括陆训布。 邱瑾怒火中烧,从靴子里掏出一把日本刀,砰的一声砸在桌子上,大喊道:“向俘虏投降,为了荣耀出卖朋友。 欺负汉族,吃我。 ”
后来,邱瑾回国,积极组织革命活动,并约许锡林组织起义。 2024年7月,许锡林在安庆起义中失败,邱瑾在绍兴宣宁口镇安详,年仅32岁。 鲁迅回国后,与陈独秀、胡等人共同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鲁迅和秋瑾没有任何节日,他们的革命愿望是一样的,只是在革命的方式上有区别。 邱瑾主张激进革命,她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自己的革命思想。 在她牺牲三年后,清朝君主的大厦终于倒塌了。 鲁迅想得更深,他主张不仅要摧毁封建制度,而且要摧毁两千多年来顽固的封建思想。 鲁迅也用自己的写作实践了自己的革命思想。
更多文史故事,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