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闽南诸多元素,百年中山路形象标识发布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1-29

今年是泉州中山路开工100周年。 中山路是20世纪20年代泉州极为重要的建设工程,也是泉州现代化、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大成果。 昨日,记者联系到李香助理、泉州公馆经理黄跃坤,他与插画家阿忠共同设计了中山路的形象logologo,以绿色为基调,融合了钟楼、拱廊建筑、闽南古民居燕尾岭、刺桐花等元素, 展现中山路深厚的历史魅力,彰显城市文化实力。

中山路形象标志标志

热爱泉州文化,一天画一幅素描。

谈起中山路形象标识的制作过程,黄月坤拿出随身携带的牌位,找到了一些当时创作的草图。 “一开始,我们受历城区委托设计中山路的形象标识,图形下方的文字是事先确定的——'中山路百年,刺桐城千年',看到这10个字,我和阿忠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快就确定了我们想要选择的闽南文化元素。 他指着素描线勾勒出的形象标志说,钟楼是中山路上的地标性建筑,与矗立的“1”非常相似,于是确定了钟楼的第一个元素,其次是最具特色的拱廊建筑和闽南古民居的燕尾岭。

一旦我们确定了几个主要的设计元素,我们就花了一天的时间来绘制设计草图。 黄跃坤告诉记者,经过后来的提炼和思考,最终确定了以绿色为背景色的中山路形象logo标志,“人与城是情怀,我是泉州人,阿忠是福州人,出于对泉州文化的热爱,5年前他来到泉州工作生活, 这些年数不清多少次,我和他走过中山路,感受到它的繁华和厚重,当需要为它设计形象标志时,我们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和创意。 ”

黄跃坤介绍设计流程(王丽红摄)。

在黄月坤眼中,中山路就像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串起了古城的重要文物和历史遗迹,走在这里就像翻阅一本沉重的书。 贯穿古城南北的中山路,串起了朝天门、泉山门、德基门等城门遗址或旧址;它汇集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珍贵建筑,如罗马式钟楼、上海理发店、石朗后花园原址的**教堂、华侨慈济宫、盘......秀才读书的宫殿它早已成为泉州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泉州特别是拱廊建筑的商业和文化脉络,也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体现了泉州人民艰苦奋斗、爱国开放的精神,是古城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怀念和怀旧之情。

多次发起保护整改,保护泉州“地标”

中山路隐藏着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地区之一,早在宋元时期就是泉州最热闹的街区。 20世纪初,泉州为改善泉州古城落后交通状况,拆城开路,投资改造成独具南洋风情的南北街道,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路”。 作为泉州古城区第一条拓宽道路,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的全面保护,保留了古城区“十字形城市框架”。

中山路自建成以来,一直是泉州最受欢迎的商业区。 20世纪50年代初,泉州百货成立,由此带动了百货商圈的兴起。 当时,泉州大部分名牌大型百货、书文具业、摄影业、甜香精业、医药业、金融业、制花业、电影业等都聚集在这条街上。 黄同义丝缎纱村、上海宝华鞋店、林万昌书店、南华泰洋货、广龙昌丝绸村、东宝发华伦、建盛新药房、上海大华书店、罗可照相馆、西洋工艺品店、上海理发室、......这些幸存的“老字号”老牌匾,见证了中山路繁荣的商业历史。

保护中山路,就是要保护泉州的“地标”。 2024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中山路保护整治工作正式启动。 改造本着保护原则,以旧为旧,传承特色,保持风格完整性,遵循历史脉络2024年,泉州第二次启动中山路改造,重点保护原有立面,修复拱廊吊顶2024年初,泉州古城首个后街巷“微改造”工程——金鱼巷改造完成,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打卡”。 同年年底,作为古城生态修复“七个一”工程之一,中山路保护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涉及建筑特色、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间照明等,百年老街至今仍焕发着生机。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