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23时59分,突如其来的62级**袭击甘肃省临夏州鸡石山县及其周边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被毁,水、电、交通、通讯等部分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再加上近期寒潮袭来,救人护人刻不容缓。
事件发生后,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伤员,尽量减少人员编制,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多部门迅速行动,甘肃省、青海省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全力,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救灾机制高效运转。 与灾难......的斗争立即
地震是一种秩序。
根据中国**台网官方认定,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一、62**级突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吉石山宝安族东乡撒拉族自治县。 强烈地震过后,余震仍在继续。 到目前为止,这**已造成113人死亡,536人受伤,超过150,000所房屋受损青海有14人死亡,198人受伤。
19日凌晨30时许,新华社记者从甘肃省兰州市出发,分两路赶往灾区。 在前往灾区的途中,紧急救援和医疗救援车辆从甘肃多地驶出。 在通往临夏州所在地吉石山县大河甲镇的高速公路上,警灯闪烁,警笛呼啸,一场保护生命的接力赛正在快速进行。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夜行军”和“急行军”,记者抵达了吉石山县大河家镇。 大河家镇位于黄河畔,是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小镇。 19日凌晨,记者在大河家镇陈家村看到,**造成停电,全镇一片漆黑。 在一些路段,电力线因强烈地震而倒塌,一些房屋倒塌,碎玻璃、砖块和石头散落在街道上。 村民被疏散到相对开阔的地区,数十辆紧急救援车和救护车正在救援中。
灾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793米。 再加上最近北部的急剧降温,使救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12月19日凌晨,国家防灾减灾赈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 目前,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已升级为二级。 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共派出消防救援人员1440人次前往灾区。
12月19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回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草滩村,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正在搜救。 新华社记者张洪祥 供图。
甘肃省、青海省采取紧急行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工作组赶赴震中灾区。 根据地震情况,甘肃省建立鸡石山6二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组织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与县乡干部、救援队组成混组,在重点村开展拉网式排查,搜救伤员、被困人员,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户人。 青海省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19日凌晨2时许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19日凌晨4时许,甘肃省消防局救出吉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瓦砾下埋藏人员。 随后,从多个村庄传来消息,被困人员已及时获救。 截至19日15时00分,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已救出67名被困人员,转移疏散685人。
目前,救援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震区隐患排查、群众避险安置、受损设施修复等工作全面展开。
保证是实力的体现。
19日中午,寒风停了一会儿。 在鸡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寺广场临时安置点,身穿迷彩服的士兵在炊事车旁忙碌。 过了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了。 在广场上过夜的灾难受害者在烹饪卡车前排队,儿童和老人自愿让路到前面。
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温暖群众的不仅仅是一碗热菜,更是灾后安防的国力。
12月19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吉石山宝安族东乡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大河村,消防员开展救援工作。 新华社记者马喜平摄。
地震发生后,国家通力合作,各部门保障机制高效运转,各方救援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做好群众安置工作。
这是新华社记者范培神12月19日在鸡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拍摄的照片(无人机**)。
群众的温暖和幸福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19日凌晨分两批向甘肃省发放救灾物资共计9万件,向青海省一批发放2件**救灾物资15万件,包括棉质帐篷、棉质大衣、棉被等急需物品。
12月19日,甘肃武警总队临夏支队官兵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集市山县柳集乡阳岱村展开救援。 新华社(侯崇辉摄)。
西部战区官兵约300人连夜出动,于凌晨4时抵达集石山灾区甘肃武警总队出动官兵300余人、车辆40余辆,担负起扫障保障工作甘肃省动员1500余支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1500多名公安干警赶赴灾区,青海省海东市组织卫生、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4200余人次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拨付甘肃、青海救灾资金2亿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启动应对机制,做好保险理赔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甘肃省总工会紧急拨款1200万元,用于支持鸡石山县抗震救灾,慰问受灾职工红十字会紧急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拨付首批救灾资金500万元,甘肃省红十字会拨付的帐篷、被子等物资......运抵灾区
12月19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集石山宝安族东乡撒拉族自治县东乡撒拉族中西医结合医院门口,电力部门工作人员赶往电力设施抢修。 新华社记者马喜平摄。
抢险救灾要以“沟通”为基础。 **事件发生后,甘肃省公路厅立即展开应急响应,吉石山公路路段40余人与时间赛跑,对抗严寒国网临夏供电公司人员配备齐全,大河家镇电网短暂中断后恢复供电中国移动甘肃分公司派出专业团队在多个灾区全天候值班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启动了第一次应急响应,并组织力量开展电力应急抢险抢修。
目前,甘肃省、州、县**医疗机构已派出数十支救援队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 国家卫健委已紧急派遣医疗急救工作负责人,以及北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危重症、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国家级专家赴甘肃。
截至19日16时,650顶帐篷、4080张棉被、1604套折叠床、3120件棉大衣、5000双棉鞋、300套炉具等省级应急物资运抵鸡石山县。
灾难发生后的第一个晚上,寒冷中弥漫着温暖。
爱守护着希望。
19日凌晨5时10分,新华社记者在鸡石山县,到处都能看到“一方患难,四面八方支持”“众志成城,携手互帮互助”的画面。
*事发时,大河家镇陈家村村民丁小龙正在家中睡觉。 强烈的摇晃把他吵醒了,他带着家人匆匆忙忙地冲了出去。 不到十分钟,他就接到了同村一位在厦门打工的村民打来的电话,让他帮他去看望家人。 丁小龙看到村民的房子已经倒塌,一家四口被埋葬。 丁小龙连忙叫村民救人。 过了一会儿,20多人赶来帮忙救人,可惜一家人遇难了。
大河家中学大二学生马世军光着脚跑出宿舍,连外套都没来得及穿。 走廊上到处都是倒下的墙皮。 他说:“事发后,学校老师立即组织学生到操场避难,清点人数,找衣服和鞋子给他们穿上。
我的家人给我带来了衣服,现在天气暖和了一点,看到越来越多的救援人员,我不像刚发生时那么害怕了。 马世军说。
12月19日,伤者被送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集石山县人民医院。 新华社记者范培神摄。
鸡石山县人民医院是救治伤员前线的“大本营”。 记者一踏进医院大门,身后就跟着两辆鸣笛的救护车。 医护人员争分夺秒,迅速将担架上的伤员推入门诊大楼。
鸡石山县人民医院侯怀鹏医生说,医护人员在病床和担架车之间穿梭,给生命带来了希望。
灾区到处都有温暖的防护。
清晨从兰州出发,4点到达大河家镇,上午10点左右第一碗面条就出来了。 来自兰州的一家牛肉面店老板马钟明说,他的面馆共有15个人,不到两个小时就提供了2000多条牛肉面,后续的面粉、牛肉等原料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12月19日,在甘肃省临夏市集石山县大河甲镇大河村安置点,灾民排队领取食物。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记者在鸡石山县多个安置点看到,临夏州兰州、广河县的牛肉面店携带原料和锅具,免费为避险群众提供牛肉面。 曾从事餐饮业的大河村村民35岁的马广英得知一家牛肉面店免费向群众提供牛肉面,他和几位村民自告奋勇地帮忙。
天灾无情,但人间有爱。 青海省民河县中川乡曹滩村一家四口被木板、木墙碾压,外面汹涌的沙子汹涌澎湃,再加上零下15度的低温,救援迫在眉睫。 一个电话,换来集体救援。 手挖土,去除......墙壁半夜,20多名村民投入战斗,半小时后,一家四口中有三人被村民成功救出,另一人仍在后续人员的抢救中。
儿童是受影响地区需要特别照顾的群体。 19日下午,甘肃省心理救援队队员与受灾家庭子女展开游戏。 孩子们追着我,一旁忙着搭帐篷的大人也放松了表情。
夜幕降临,安置点点燃了一堆火取暖。 忙碌了一天后,救援人员和群众围坐在一起,讨论下一步的安置计划,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文字记者:向庆凯、马伟坤、江伟超、张文静、张玉杰、胡伟杰、郎冰冰、王鹏、王明宇、李杰、周胜生、陈杰、李宁。
*记者:张志敏、马沙、王彦、耿慧煌、张文静、马希平、胡伟杰、范培深、贾钊、郎冰冰、王鹏宇、张锐、郭刚、多磊、李展义、张龙、张洪祥、谢同强、张玉杰、方欣、潘彬彬(记者)。
海报设计:卓越。
编辑:王敏、王乃水、包飞飞、朱一楠、王浩成、侯邦兴。
统筹:曹江涛、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