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9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沈世钊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协会捐款300万元,用于支持土木工程学院的发展建设。 虽然捐了300万元,但他是平时生活非常节俭的“90后”,穿衬衫20年,穿裤子30年,甚至70年在家里用餐具......(12月10日,浙江**)。
沈世钊教授生活简朴,却捐出3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无私精神令人敬畏。 在新中国科技飞速崛起的进程中,许多像沈世钊这样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都是推动各自领域发展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关键人物。 他们的事迹是值得挖掘的精神“富矿”。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他们在创新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使之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首先,向习学习,发扬爱国精神,拒绝在思想上躺平。 平躺表达了一些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态,趴在地上,不再沸腾着对成功的热情和渴望。 平躺看似容易,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建设现代化强国。 放眼新中国科技发展,只有具有民族气昂、爱国精神、坚定信念的人,才能走得正、走得远,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一件又一件大事,成就一个又一个事业。 以他们为例,我们要坚定追求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充分发挥新时代主人翁意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坐冷板凳,艰苦奋斗,誓言不放弃,直到目标实现。
第二,学会习,弘扬奉献精神,摆脱利己主义。 高雅的利己主义往往使人们只关注自身利益,在关键时刻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许多资深科学家和建设者在成长和成才的过程中,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岁月,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他们习学习和研究了国家需要什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代青年自我发展的选择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他们在面对各种发展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推动国家进步、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青年的远大抱负。
此外,还要向习学习,发扬他们的务实精神,克服他们的浮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出现了一种急于求成的社会现象。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很难冷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沈世钊教授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一直勇争为先,攻克困难,正是因为他们长期专注于自己的职业目标,不为自己的成绩而欢欣鼓舞,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 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拼搏细致,不被“浮躁”蒙蔽双眼。
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新时代青年,面对历史赋予的重任,要从对生活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不分心的职业道德中学习习,努力做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者、塑造时代好潮流的引领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践行者。 (张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