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汉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在以郑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地统筹了国内外大局,更好地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更好地协调发展与安全。特别是三季度以来,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一系列“组合拳”出台,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积累力度加大,在六个方面呈现持续发展态势,展现了我国经济韧性强、亮点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增长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全国认真落实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协同发力。 前三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为913万亿元,按相同**计算,同比增长52%,比去年快2%2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 其中,第一个。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实现增长9%,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经济持续恢复好转,速度和质量进步。
内需特别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今年以来,在利消费政策持续有效效应、“五一”、“十一”假期旅游需求旺盛、“双11”网购节等因素的推动下,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市场销售增长加快,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亮点。 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2%。
推动创新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随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扎实推进,国产大飞机完成首航、国产大型邮轮交付、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搭载国产先进工艺芯片的国产手机等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1-10月,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108% 和 125%,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发电量4级以上4%的增长;前三季度,太阳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3%2% 和 267%。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地缘政治矛盾不断发酵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 这样的成绩是难得的,来之不易的。
生产和供应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向好。
从供给侧看,三大行业生产持续恢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0.比去年增速快5个百分点;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1-10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9%,其中10月份增加了77%, 08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三个月回升。
同时,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服务业比重回升,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0%,明显高于去年,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 制造业占比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各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6%8%。粮食安全状况良好。 全国夏粮产量1.4613亿吨,同比减少09%,为历史第二高,多地秋粮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收成有望创历史新高。
投资、消费、出口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内部结构优化持续改善。
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一系列稳外贸外资政策的出台,特别是稳投资、促消费的政策作用,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5万亿元,同比增长69%,继续保持在高位;服务零售额增长19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41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外贸进出口总额343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10月份货物进出口实现同比正增长。 同时,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内部结构持续改善。
在消费结构上,商品零售线上线下融合。 1-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7%,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通讯设备、汽车、金银珠宝零售额分别有所增长4%,新风空调、节能热水器等绿色健康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国风”“国潮”消费爆发,新兴消费成为趋势。 文旅消费增长亮眼,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中秋、国庆期间国内旅游为83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1%3%;国内旅游收入 75343亿元,日均旅游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95%。露营、炉边夜聊、萌宠乐园、高空玻璃塔、高空攀岩、高科技球幕影院、虚拟现实(VR)体验等新场景、新玩法带来旅游新体验,创造新消费。
在投资结构上,制造业投资突出。 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明显高于总投资。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加11个3%,为新兴产业和新动能的成长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构不断优化。 1-10月,一般进出口同比增长1次8%,占进出口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额的58%5%。在供需优势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额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国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特别是10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88%5%,对出口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新产业、新动能增长加快,新老动能转换持续提升。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新产业、新动能不断壮大,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增强。 一方面,一批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行业加速发展。 1-10月份,汽车制造业和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兴未艾,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 另一方面,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活跃,主导驱动力凸显。 今年以来,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文化相关产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高景气区间。 前三季度,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强劲反弹,营收同比增长67%2%。前三季度,数字出版、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娱乐平台、多龙游戏动漫等子行业的营收增速在20%左右。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形势总体持续向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今年以来,经济复苏带动就业规模扩大,加之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总体好转。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85%。 与此同时,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城镇地区调查失业率下降。 1-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3%,下降03个百分点。 农民工就业情况总体上有所改善。 三季度末,农村劳动力达到1.8774亿人,同比增长2人8%。
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回升,微观主体信心持续提升。
三季度以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指数(CPI)同比正增长,工业生产者指数(PPI)降幅收窄,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改善。 从企业经营情况看,三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者指数降幅持续收窄,部分工业产品进入恢复通道,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 调查发现,全国各地工业企业加快销售和补库存,积极开展或计划开展新一轮投资。 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因子后,实际增长率为59%, 0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名义增长76%,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同比名义增长5%2%,实际增长47%。
在看到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复苏期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消除疫情“疤痕效应”的影响。 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疫情的滞后交织在一起。 从全面性、辩证性、长远性看,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韧性和潜力,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阶段性的、总体可控的。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经济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艰难前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过渡后,经济复苏也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进步的过程。
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完整产业体系的供给优势、一大批高素质职工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中国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难和挑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 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