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尾根油袋是广大养殖户和经纪人判断肉牛出肉率最直接的方式,两边的尾根两边明显突出的袋子表明牛皮下和腹腔积聚的油脂较多,会影响出肉率和出栏量**,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误差,仅作为参考。
育肥牛在500公斤之前一般脂肪含量不高,不会出现在油袋中。 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进料方式跟饲料配方作为主要因素,与散柱育肥相比,拴系育肥更有可能使用油勺饲料配方中早期使用大比例玉米或添加大量含油量高的原料,导致能量过剩,更容易产生油袋。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有效防止尾根上油。
1)发情期,牛群躁动不安,公牛追逐攀爬,公牛繁殖区距离特别严重。
2)因缺乏食物和水而引起的牛烦躁不安。
3)环境压力引起的牛烦躁,常见的压力源包括噪音、高温、高湿、拥挤、快速移动的物体等。
4)羊群社会关系被打乱,需要重新排序。如引进新牛、合并群体、改变圈子等。
5)蚊虫叮咬、寄生虫等引起的瘙痒和烦躁。
1)地形。为了便于排水,拴系牛的地面一般前高后底,后蹄压力明显高于前蹄。 而且,在一些养牛场,当粪便被清除时,前蹄所在的地面并不干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 身高差越大,后蹄的压力越大,越容易跛行。 建议前后高度差不宜高于3厘米。
2)多样性。大多数肉牛的后躯发达,后躯大,后蹄压力大。
3)屠宰体多,养殖时间长。肉牛屠宰重量逐渐增加,贮藏时间变长,使蹄病更容易发生。
4)创伤。清除粪便时,容易使后蹄瘀伤,伤口感染导致腿部跛行。
育肥牛在屠宰时,大家习惯性地以脖子是否丰满为标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育肥牛一般按照背部、臀部、颈部的顺序育肥,因此最后抬起的脖子成为屠宰的标准。 脖子的丰满,首先是需要更高浓度的营养,其次是时间的积累因此,在育肥后期,必须给予较高量的精饲料,并且必须有足够的育肥时间作为支持。
育肥牛往往在育肥后期还未达到屠宰标准时食欲突然下降,采食量减少,甚至出现减脂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吃不饱,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架牛期粗饲料不足导致瘤胃灌浆不足,会导致育肥后期采食量减少,无法吃到足够的干物质,从而影响生长速度。
2)育肥期添加的精制补品比例过大,导致长期瘤胃酸中毒,造成瘤胃损伤,瘤胃内微生物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食欲和采食量下降。解决的办法是减少精饲料量,增加粗饲料量,使用添加剂等产品帮助恢复瘤胃功能。
育肥牛在屠宰时的肚子形状往往决定了屠宰**,肚子越大,产肉率越低,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育肥牛在屠宰时腰围越小越好。在育肥牛的早期阶段,我们拉架子,给草料多,精料少,从而达到挂架、撑肚子的目的;育肥牛中后期的粗饲料用量基本不变,精饲料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屠宰前1-2个月,可适当减少饲料,增加精饲料,干物质采食量相同,日粮量减少,营养浓度增加, 而调理瘤胃的添加剂等产品则用于达到闭腹的目的。
以上内容摘自正文北京泽木九源生物技术研究所技术总监黄正勇牵头编辑,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育种技术书籍——“肉牛养殖100个问答”。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肉牛养殖中200多个常见问题,涵盖了品种选择、饲养管理、营养搭配、育种育肥、疾病防控、牧场规划等各个方面,被广大养殖朋友誉为“肉牛育种实用指南”。
如果你想要这本书,可以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