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A”政策出台以来,大量生物科技公司涌入香港。 从研发模式来看,主要有自主研发模式、许可引入模式(license-in)和VIC模式(VC+IP+CRO)。
其中,近几年授权引进模式的发展历程值得关注,从早年的爆火逐渐转为冷淡,曾经备受追捧的如今也变得不被人喜欢。
值得注意的是,从美联储日前发布的最新经济前景预期来看,美联储明年可能会降息三次。 降息下,高度依赖资本流动的生物科技板块有望迎来流动性大幅改善,不被看好的牌入公司又会怎样?
让我们从再鼎医药开始
License-in是一种产品介绍方式,即“产品介绍人”向“产品许可人”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约定后续里程碑费用(根据产品开发进度)和未来销售佣金,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地区)的商业化权利。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烧钱极力。 在相同的资源下,许可模式可以帮助药企丰富产品管线,降低成本和风险,快速进入市场。
早期,中国药企的研发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研发资金不足该模式曾一度被认为是最适合我国创新药研发的产业模式。
在许可模式兴起之际,再鼎医药(09688HK)完美把握机遇,迅速崛起,一度被视为许可模式的最佳“代言人”。
2024年,再鼎医药从tesaro手中收购尼拉帕尼的权利,并取得该产品在中国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权利。
据了解,站在2024年的时间节点,尼拉帕尼其实是一款接近成熟的产品,当年公布的3期临床试验数据相当不错。
果不其然,该药于次年获得美国FDA批准。
有了这个基础,尼拉帕尼在中国获批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早在2024年底,该药就已在中国上市。
除Tesaro外,再鼎医药还与赛诺菲、百时美施贵宝、葛兰素史克(GSK)合作US)等国际巨头纷纷合作推出产品,进一步打开了市场价值的想象空间其美国股票的股价在那些年里飙升,成为十倍的**。
再鼎医药成立于2024年,在短短几年内构建了中后期临床产品管线,在资本市场上大获成功,仿佛新药研发的“双十定律”不存在。
虽然License-in有很多优点,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用好。 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对介绍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包括对行业的了解、筛选产品的能力、对接产品资源的能力、资金实力、团队的研发运营能力等。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许可模式越来越火爆,正在慢慢被“打破”,潜力前景好的产品管线被哄骗,抢不到的人退到第二, 慢慢地,“伪创新”成为许可模式的新代名词。
最典型的就是拿个“壳”,把几个产品引入公司,然后上市赚钱,这叫“积累”型IPO,这就像告诉投资者,“我只是趁热切韭菜。
早期,创新药企的寿命普遍比较“黯淡”,亏损屡见不鲜,在“18A”政策下,港**市场成为最合适的上市地点。 虽然许多“拯救游戏”的IPO都失败了,但多年来,香港市场的生物科技领域仍有一些相对优秀的创新药剂公司。
获得许可的创新制药公司在香港的表现如何?
在香港上市的多家药企都有进口产品,百济神州(06160HK)、信达生物等创新药龙头也出品,但再鼎医药、云顶新药B(01952HK)、北海康成、德琪医药等公司严重依赖许可模式。
如下图所示,上述公司已经有了商业化产品,这在港股众多生物科技公司中是比较有优势的一点,毕竟还有大量上市药企仍处于临床阶段,甚至还没有商业化产品。
问题是,这些公司的所有商业产品都已获得许可和介绍。 再鼎医药是相当典型的,有许多商业产品,但没有一个是内部开发的。
由于采用许可模式,再鼎医药往往只拥有该药物在大中华区的权益,有的甚至只拥有某一地区的权益,部分商业化收益也与许可方分享。 此外,从引进药物的适应症来看,获批的“大适应症”也不少,市场空间特别广阔。
结果是产品已经推出,纸面上看起来不错,但是这些产品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所以体现在性能上,性能其实并没有那么亮眼。
数据显示,这些公司即使有商业产品,多年来也一直在亏损(注:再鼎医药数据基于1美元=7美元。1CNY汇率已换算)。
此外,近两年美国强势加息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生物科技股迎来持续**,而这些高度依赖许可模式的药企也遭遇了“砍膝”。
其中,再鼎医药和云顶新耀被称为许可模式的领导者,自 2021 年年中以来一直在下跌。 37%。
整体来看,港股上市创新药企近两年的股价表现相当疲软,采用许可模式的药企虽有商业化产品,但估值并未被高估,股价跌幅远小于未实现商业化的同行。
许可模式没有未来
如今,有些人认为登录模式已经“打破”,没有未来。
绝对!数据显示,与几年前相比,许可项目的数量明显减少,但许可项目的数量明显增加。
事实上,恒瑞医药、齐鲁制药等一些传统药企多年来也应用了这种模式,并授权引进了一些产品管线,此外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创新药龙头其实也有一些授权产品。
可以看出,入牌模式在经历了明显的“降温”后,还是赢得了一些大型药企的青睐。
与此同时,再鼎医药、云顶新药等牌入药企也在逐步转型,力求“牌入+自主研发”双腿走。
归根结底,许可只是新药研发领域的一种模式,最终能取得什么结果,取决于药企自身的选择。
作者:严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