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受印度公司热情邀请,与数十位同事一起访问印度孟买。 其中,十几位中国同胞是失之交臂,另外十几位是外国同胞。
团队中的许多人都访问过印度,并对印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临近离职时,互相分享自己曾经在印度的无语经历,再加上印度一直有着“**国”的恶名,很多女同事一度想退出团队。
飞机降落在印度孟买,机场的建设与国内二三线机场相似,可能差一点;但是,纵观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情况还不错。
一出车站,就遇到了热情的印度接待人员,虽然“印度英语”的口音很重,但还是能和他们友好交流,能听出这些词有内涵,应该好好受过教育。
走出机场,外面有一排接待车,司机整齐地站在车旁等候,大家都收拾得整整齐齐,没有想象中蓬头垢面的样子,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飞错了国家。
虽然整体看起来干净整洁,但脚上还是穿着显眼的“印度凉鞋”,这应该是当地人的传统习俗,也可能和印度的气候有关,毕竟天气这么热,一下飞机就已经能感觉到了。
一路走到酒店,印度这边对我们来说是一家“四星级”酒店,大厅里洋溢着印度色彩,家具、陈设都非常精致,而且恭敬的门卫按照电梯拿行李,服务态度真是不言而喻。
但和印象中一样,酒店内部和酒店外部基本上是两个世界;里面金光闪闪,外面到处都是污水。
在酒店住了一个月左右后,我们逐渐熟悉了印度方面,在他们的讲解和指导下,我们看到了很多新事物。
比如酒店里面的网络很差,基本上没有互联网。
酒店服务员、门卫、女佣众多,是国内同类酒店的两倍多我以为这是为了保证当地人的就业,但后来我才知道,这在印度是一个严重的阶级问题,所以很多“低种姓”的人不得不服务。
在这里,他们不是在为你服务,而是在“为你服务”,你去**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动手,夸张一点,帮我洗个澡就行了。
酒店价格相当夸张,一个房间每天收费200欧元!不是美元,而是欧元!这还是恋爱后的内友**。
在孟买,人均月收入刚刚超过100美元,你可以想象酒店对顾客的敲诈有多严重后来才知道,印度几乎所有同档次的酒店都是这样的。
如果真的想来这里旅游,就要提前做好工作,找一家不错的经济型酒店,注意酒店的安全。
此外,上述费用不加地方税和服务费;如果不是忍耐,我真的会痛一次。
我接触过的印度人,都是“孟买大学商学院”毕业的,一毕业就能拿到1万元左右的薪水!这放在印度孟买,绝对是高薪!在国内不低!
但我听他说,孟买的中产阶级月收入在2000卢比(约合人民币170元)左右,一顿饭大概是10 60卢比,我们吃60卢比,很不错。
光从这些人的收入,酒店内外的外表,就能对印度夸张的贫富差距有一个肤浅的了解。
印度是一个陌生的国家,虽然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王子由王室统治的国家。
印度有很多邦,这个城邦可以看作是不同的附庸邦这些州中的每一个在地方一级都享有很大的特权,主要是在税收方面。
即使它是一个国家,也可以将货物从印度的一个州运送到另一个州,并且需要纳税!试想一下,从广州到北京,一路经过不同的省份,你都要被要求收税,这个物流是怎么运作的,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这一政策让印度的物流业难以起步而在印度,当地的货运公司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拉货公司,而是一家专门帮你解决沿途收税费问题的公司,这样你就可以更快地通卡省钱。
此外,虽然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实际上,“官方语言”的定义因邦而异,有几十种
与我国各地的方言不同,它们在语言和写作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在我看来,它基本上是一种不同的语言。
今天在印度流通的纸币需要数十种主要语言的面额,而硬币更简单,用易于理解的数字手势直接表示面额。
如此多的语言也使印度的扫除文盲政策难以实施;你从小在你居住的城邦学习和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和文字。
但长大后,我去了其他城邦,却发现我无法与他人交流如果你看不懂或理解,这不是妥妥的文盲吗?这种状况使得印度人口很难迁移,许多人几乎一辈子都无法离开自己的几英亩土地。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给孩子好好教育,从而继续,一代又一代,陷入恶性循环。
上面提到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实际上“英语”是连接印度不同地区的主要语言为了保证其所谓的“独立”,每个城邦都不教“印地语”!
就连我们采访的那位印度高管也说,他从小就从未学过“印地语”,英语是他的日常语言。
可想而知,一个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连统一的语言都没有,却要用英语交流,可悲吗?
印度近40%的人口仍然是文盲,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妇女剩下的一半人一般说带有浓重口音的“印度英语”,有些人说他们城邦的“当地语言”。
印度底层的人说英语口音很重,他们可能第一次听不懂而且中层人员沟通正常,口音不明显;在上流社会,英国人比英国人更地道,谚语和谚语一开口就来了。
今天,印度讲英语的总人口早已超过英国这应该感到自豪还是悲伤?
孟买的交通状况可谓一团糟!和全国没有可比性,当地人想变道就变道,基本不看反光板,摩托车更是如此,但基本都戴着头盔,颇为意外。
一条双向4车道的路,印度人可以开出双向6车道的感觉,变道、超车的距离很小,基本上门到门的程度,不得不说,他们的驾驶技术真的很好!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城市和郊区都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当地人早就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动物们也是如此如果你有东西吃,你会过来要,如果你没有,你会保持距离,警惕地看着你。
孟买港也很有意思,不管是渔船、渡船、货船、私家游艇、巨型油轮,甚至**,都在一个港口!形成了一种美妙的平衡。
此外,当英国人殖民印度时,他们给它留下了一份伟大的礼物,那就是将整个印度连接在一起的“铁路网”。 今天,这些铁路仍然是印度的中流砥柱。
尽管印度拥有丰富的河流,但由于各种因素,水运却出人意料地不发达,公路运输停滞不前一个交通不起来的国家,依靠单一的交通方式,无疑很难让整体经济发展好,印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印度铁路分为两段,一段是“国家铁路”段,另一段是“城市铁路”段;众所周知,国家铁路连接不同的城邦,城市铁路串联不同的城市。
孟买的“城市铁路”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地铁”,是城市人民的主要交通任务;毕竟,乘坐稍晚的城市火车比乘坐拥挤的城市公共汽车要好。
印度有七类火车票,对应不同的价位和座位相当于高级卧铺和站票的区别,孟买的城轨车厢没有车门,是敞开的,很多人抱着车厢,半挂在车厢外侧,既危险又酷。
这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更容易上下车;当火车到达时,这些人在火车停下来之前跳下了火车这不仅适用于火车,也适用于孟买的公共汽车和卡车。
孟买的房价高得离谱!基本上,在这里买地的**,相当于国内顶尖的一线城市;孟买市没有具体的现代城市规划,国家也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来调节房价。
于是,孟买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筑巢”在郊区,大部分餐馆和便利店也都位于郊区市中心基本上是大公司和富人的聚集地。
孟买偏僻的街道,周围是破旧的住宅楼,腐朽的外墙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一座破旧的房子即便如此,当地人似乎也无意修复它。
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虽然外表不好看,但里面的材料很扎实,再用几十年也没问题!
走在孟买,可以看到高楼大厦,但旁边却是破旧的民宅还可以看到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英伦建筑,新旧碰撞在印度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之后,我还参观了印度的“宝莱坞”,那里真的很帅,美女琳琅满;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印度影视产业的成就,电影的质量越来越高,但印度的特色并没有被抛弃,印度的痛点已经从中得到了解释,并通过影视展现给世界观众, 这真是值得点赞。
除此之外,印度第一。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虽然英国殖民者给他们留下了相对完整的铁路系统,但似乎他们故意不在印度进行工业化的建设。
自独立以来,印度一直依靠外国势力进行健康救济,首先是苏俄,然后是日本,然后是韩国如今,印度电信业的主力军是中国。
工农业停滞不前是由于前面提到的许多原因造成的,此外还有后勤困难和种姓制度的限制。
近年来,印度也出现了一些光鲜亮丽的公司,比如著名的“塔塔集团”,用这个品牌收购了中国街头的大部分汽车,还收购了捷豹、路虎等世界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
近十年来,印度工业的发展动力逐渐显现,慢慢享受到了人口结构的红利然而,其中的诸多隐患无声地制约着它的发展高度,亟待妥善解决。
在印度做生意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你能得到当地政策的支持,否则各种限制和规定会让你头皮发麻,萌芽撤退。
许多非印度外商在印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要想妥善发展,需要下功夫的事情太多了,印度人的“奇怪”规定会让人怀疑我是不是不欢迎我在这里做生意。
印第安人目前的处境是欲望大,能力少;我想去马尔代夫度假,但我的月薪只有100美元;而外国企业面对印度,无论是开发产品还是开拓市场,都面临着太多的障碍。 没有良好有序的发展。
印度的零售业主要由小街边小店组成,比如那些有点富裕的,很少;它只存在于印度的某些大城市。
此外,大型连锁超市和24小时便利店基本看不到,毕竟印度的主要人群没有这样的消费能力。
为什么这种小个体店在印度如此“兴旺”?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第一:什么都卖,有便宜有贵,生活用品丰富。
第二:占地面积小,成本也小,一个人操作就够了。
第三:偷税漏税,毕竟在农村地区,还是全是现金交易,很难追查。
印度人非常喜欢挂卖商品,零零碎碎地挂着;这些商品的外包装也是为悬挂和销售而设计的;洗发水、沐浴露、牙膏、零食也是如此。
即使是一次性包装,它们也被设计为包括二次使用;挤出后,再次盖上盖子,其余部分再次使用。
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印度人每天为了几毛钱而和你打架,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赚到,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说到这里,我很佩服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能够在印度市场做得不错,比如我们国内的手机品牌,它们已经真正走进了印度普通百姓的家中。
印度人的健康问题在“全球享有盛誉”,以前见过这些问题,但这次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卫生条件差的原因。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水,不知道卫生问题是否与印度的水问题密切相关。
我住的酒店是“四星级”,在当地是很不错的高档酒店但服务员还是说,除了冲马桶,不要把酒店的自来水用在别的事情上。
煮沸后也不要喝,用矿泉水洗衣服!而且要仔细检查矿泉水是不是那种二次封盖,因为会有当地人把自来水装满,然后用胶水重新封口,做成这样的“矿泉水”来卖。
在印度街头的小吃摊上,如果你不想吃完他们的食物后腹泻,你最好自己准备杯子和盘子供个人使用,谁知道他们的手和杯子做了什么,装了什么?
印第安人的日常食物大多是烤面包,其**更常被称为“烤肉”;这就像用手撕下面包一样简单,将其蘸上盘子上的蘸酱,然后塞进嘴里。
无论是街上的一顿饭,还是酒店的一顿饭,如果不点,你很少能看到肉;菜式以糊状为主,想吃基本没有绿叶菜。
他们炒菜的概念很奇怪,就是简单的一锅炖菜,将豆子、青菜、叶子、根茎一起切成球,然后加入印度调味料,锅里加水。
印度人制作肉类菜肴,也很独特;他们主要通过烧烤和油炸来制作肉类;口感真的不讨人喜欢,除了辣味和调味味外,食材的原味基本让人看不懂;如果他们不给我臭的食物,他们已经让我祝你繁荣,他们不指望它的味道会很棒。
印度的宗教主要是印度教,该国近 70% 的人口是印度教徒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其余的如佛教、**、摩罗教,甚至犹太教都分布在这里。
印度人对宗教非常非常虔诚,每次我路过寺院,和我一起旅行的印度人都会主动提出要参观寺庙,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虔诚的崇拜。 五具尸体被扔在地上,嘴里有话。
人们信奉宗教,对印第安人影响最大的就是吃素,不杀人。
印度教反对杀戮众生,与人文主义的生死观不同,他们有一种来自宗教的信仰,而我作为一个不信教的人,对它的了解有限。
在世界上每一个宗教体系中,总有一些与宗教理想背道而驰的“叛徒”,这些人被视为“异类”,每个人都可以容忍他们的存在,但不会主动接触他们。
这些“外星人”中有些是卑微的,例如“剥皮者”;人们在生活中总是需要衣服和皮革来保暖,所以总是需要人们从事这个职业,而这种人被称为“剥皮者”,他们大多由低种姓的人组成;类似的一群人,以及印度的下水道清洁工,穿梭在令人作呕的下水道中,工资极低,被别人看不起。
少数“异质”是受人尊敬和神圣的,比如“印度巫医”群体,他们不敢说自己的医术有多高超,是否科学但在印度人的心里,他们只是相信这一点,外人无法理解。
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天天活在血泊中,在正常信徒的心中,代表着“污秽”;除非某些时刻,否则他们永远不会接触它;而且,这种职业大多是“世袭”的,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成为这群人专属的“种姓”,在文化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制度”。
印度的历史大多是口述的,缺乏文字记载,人们对印度种姓制度的出现只能知之甚少,其起源早已晦涩难懂。
在英国殖民时期,他们想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直接互换以前的高种姓和低种姓的身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种姓制度是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固化体现;一般来说,印度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婆罗门地位最高,外国人属于印度人心中的“刹帝利”。
由于长期的种姓“遗传”,不同阶层不通婚,因此存在“基因隔离”、“姓氏隔离”等现象;人们可以仅通过您的外表和姓氏来判断您属于哪个家庭和哪个种姓。
而且,职业的传承导致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巨大矛盾的积累;在新的低种姓群体眼中,为什么他们注定要从事这个职业,为什么全家永远翻不身。
这种现象反映在当今的印度职场中,比如老师大多来自这个种姓,医生大多来自那个种姓;
这种“霸权”种姓制度也无形中制约了印度的经济发展,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在同一个公司工作,那么他们如何才能互相帮助,为公司和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呢?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印度社会被强行分裂,不仅不同阶级之间发生冲突,种姓人之间也发生冲突,因为彼此的利益,也会有打架斗殴,这在印度农村很常见,可以算是印度式的“帮派文化”。
这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染性”,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难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家族和长辈的“口述传统”,没有继承这种“种姓文化”的人寥寥无几。
时至今日,印度虽然极力反对种姓制度,并采取就业和教育的方法,竭尽所能地进行斗争;但冻三尺可不是一天的冷,这种延续了近千年的“顽固文化”怎么可能这么容易**?
2024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摆脱了近200年的殖民统治,但此时印度仍是英国的“自治领土”,不能称得上完全独立。 直到 1950 年 1 月 26 日,这一地位才被打破,印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没有治国经验的印度人只能“照搬”当时如火如荼的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毕竟,当时苏联的影响力太高了,在它面前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榜样,对于当时那些想要摆脱贫困和困难的国家来说,无疑不是最好的选择。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印度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领头羊,他们依靠英国留下的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和工业基础,发展平稳顺畅。
当时的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领导印度人民修建水电站、修建道路、修建学校它还评论说,“水电站是印度新时代的殿堂”;整个社会都在蓬勃发展。
然而,“印巴战争”和“中印战争”直接打败了印度人,刚刚建立起来的国际威望也被摧毁了然而,这两场战争并没有真正伤害印度的根源。
恰恰相反,是接踵而至的“海湾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石油危机,才真正让印度一蹶不振,伤了国家的命脉!
短期计划经济没有给印度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工业和农业也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印度的国内发展极度依赖进口,而这场战争开始后,更是一飞冲天!印度的外汇储备几乎全部花在进口上**,使得印度在其他方面难以维持,基本破产。
之后,印度加紧开放,摒弃了原有的计划经济,开放后的几个月内,经济就复苏了,这也让印度松了一口气。
为了更好的建设印度,印度已经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很多印度顶尖大学的录取率低至万分之一!竞争压力非常大,人群的选拔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是印度的骄傲,但也是可悲的;大力建设高水平院校,却对基础教育视而不见;一方面造就了顶尖人才,另一方面又留住了一大批文盲。
试想一下,在这么大的国家,即使有顶尖人才诞生,配套设施和产业依然没有进步;每天面对一群文盲,是不是浪费生命?
印度现在的社会让人觉得很梦幻,一大堆问题本来可以解决的,但是在印度人眼里却是“大问题”,就把它们留在那里,不予理睬。 然后这些问题堆积起来,整个印度都陷入了无法形容的瘴气之中。
100 帮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