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China.com 联同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全国妇联宣传部、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推出“新时代,教育她的力量”专项计划,聚焦新时代热点话题,与不同职业的女性对话, 用镜头和文字讲述他们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的感人故事。
2024年12月3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立八周年纪念日。 本期,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第一代女性导弹发射器、清华大学党委军队部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王晓丽,听听她与火箭军和国防教育的感人故事。
王晓丽,一个地地道的山东姑娘,热情直爽。 小时候,她是母亲眼中的“假小子”,父亲眼中的“枪迷”;长大后,她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是我军第一代女性导弹发射器;今天,她是一名光荣的退役女兵,也是一名守校教师。 她的一生与军队和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国防教育的“老师”。
王晓丽当兵的时候。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践行用爱心报效国家的初心。
当兵对王小丽来说是必然的。 她回忆说:“小时候,父亲带我看了很多革命电影,那时候我非常崇拜军队。 其他父母给女孩买洋娃娃,但我爸爸当时给我买了枪,我从小就玩枪。 ”
除了父亲的指导,母亲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王晓丽说:“我现在从事教师职业,妈妈给我的启发最大。 她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从当老师到当老师,也是一种传承,让我比别人更深刻地了解老师。 ”
谈及自己的初衷,王晓丽坚定地说:“我当兵的时候,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的初衷都是做一名好兵。 现在我是一名教师,无论是在讲台上还是在军训场外,我的初衷都是做一名好老师。 ”
王晓丽在教书。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参军后,他出生时“变身”。
王晓丽于2024年考入清华大学。 在大学期间,她沉浸在“自强不息、道德担当”的校训中,努力学习、成长,朝着梁启超老师“做一个屹立在天上的中国人”的崇高目标砥砺前行。
上大学后,她了解到“大学生也可以参军”,这让她从小就有了“军营梦”。 大三那年,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她看到了“好儿好女参军”的征兵横幅,毅然报名参军,经过严格的政治考试和体检,顺利入伍,成为当年清华大学唯一应征入伍的女学生。
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向合格军人转变的过程,就是王晓丽所说的“蜕变”。 “如何快速从相对轻松的环境适应到压力大的环境,是我当时不得不面对的最大挑战。 ”
由于在新兵训练中表现出色,王晓丽被分配到该机构工作。 面对很多人眼中的“好岗位”,曾在火箭军(原第二炮兵)一个旅服役的王晓丽总觉得有不足,于是主动邀请应某到前线作战部队。 王晓丽说:“我当时的目标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一名好兵,爱国奉献,追求卓越。 经过层层选拔,王晓丽进入了我军第一支女子导弹发射支队,最终成为第一号操作员。 谈起自己的感受,王晓丽眼睛一亮:“当我看到导弹近距离起飞时,我的心汹涌澎湃,为中国国防的发展感到自豪。 军旅生涯,让王晓丽收获了不一样的自己。 她在军队里学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是:面对困难,咬紧牙关坚持不懈,克服想法。 ”
王晓丽带领同学们到军营参加社会实践。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学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
2024年底,王晓丽从军队退役,回到清华大学复学攻读研究生。 毕业后,她没有选择高薪的就业机会,而是选择重新拾起自己的“初心”——留校当人民教师,负责清华大学的国防教育和国防人才培养,以及国防课程相关的教研工作,继续为祖国国防贡献力量。
对于未来,王晓丽思考着如何在校园里更好地扮演退役军人的角色。 “我觉得国防教育是我热爱一生,不能放弃的事业。 国防事关国国,关乎民族的生死存亡。 我们要懂国防、爱国防、关心国防,然后献身于国防。 王晓丽曾在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担任辅导员,并应聘担任该系思想政治参赞员,一直参与学校和北京市海淀区的招生工作,用她的“星星之火”点燃更多的“青春梦”。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军。 王晓丽说。
对于新时代的女性,王晓丽最敬佩的是科学家屠呦呦,航天员刘洋、王亚萍,都是新时代的杰出女性。 她认为,女性的力量不容小觑,她们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王晓丽带领同学们到军营参加社会实践。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晓丽,女,汉族,2024年出生,山东即墨人,2024年参军,2024年参工,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清华大学党委部队部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 负责全校国防教育、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第一代女导弹发射器先后荣获二等功勋、北京市最美退役军人、北京市招兵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文字**摄影:孙晓彤 韩雅杰。
编辑:刘佳、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