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俄罗斯“新陆粮走廊”倡议负责人卡伦·霍夫斯皮扬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成果:中俄两国签署了史无前例的粮食合同。 根据协议,未来12年,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口总计7000万吨粮食、豆类和油籽**。 该协议的总价值高达25万亿卢布,约合1800亿元人民币,是中俄签署的最大一笔粮食协议。
而现在,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已经开始履行合同,向中国运送7000万吨粮食。 这些粮食将通过“俄中新陆粮走廊”定期运往中国,标志着两国粮食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据悉,这条“陆粮新走廊”是中方于2024年首次提出的,旨在通过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将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地区连接起来,增加中国对俄罗斯的粮食进口。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该走廊自提出以来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直到俄乌冲突爆发,俄方经过慎重考虑,决心加快开通走廊。 2024年6月,中国企业与俄罗斯新陆粮走廊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展该项目,重点是通过当地货币结算进行交易。 同年9月,中俄边境附近的后贝加尔斯克粮食铁路枢纽转运设施投入运营,彻底解决了两国运输的根本问题——轨距差异。 过去,俄罗斯粮食出口到中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现在,这个运输时间已经缩短到2-3周,年运输能力高达800万吨,大大提高了效率和速度。 该枢纽的巧妙设计在于,它可以实现100%的“双向”装载,不仅能够将粮食产品运送到中国和其他友好国家,而且在回程中,还可以使用专用集装箱运输俄方从中国订购的其他散装物品, 大大提高了中俄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营效率。
近年来,中俄粮食关系发展迅速,特别是近期。 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前9个月,俄罗斯就向中国出口了350万吨粮食,超过了去年的22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这条陆上粮食走廊的建立,业内人士** 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量将很快从800万吨攀升至1600万吨,前景看好。 对中国来说,没有什么比确保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更重要。 近年来,世界并不太平,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中美摩擦等问题愈演愈烈,使得在国际市场上稳定开展粮食生产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中俄粮食稳定尤为重要。 中俄两国在食品领域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俄罗斯可以向中国提供稳定的粮食**,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可以绕过西方的封锁和制裁,为俄罗斯提供长期稳定的粮食客户,缓解其粮食出口面临的困难。 双方的合作必将带来双赢的局面。 中国扩大了粮食进口渠道的多样化,稳定了粮食链条,而俄罗斯也可以通过与中国开展粮食进口渠道,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包围,摆脱政治和经济困难。
总的来说,新建中俄陆粮走廊和中俄粮食走廊对两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不仅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球粮食市场和国际合作模式也具有深远影响。 这一合作倡议将为中俄两国带来更多机遇,为全球粮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