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家79亿人,其中3人为10岁以下,3人为10至19岁8% 和 139%,年轻网民数近2亿。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成为一项全国性行动。 **已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业综合性立法。
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童丽华认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涉及**、学校、家庭、企业等方方面面,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佟丽华指出,平台公司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条例》规定了几项非常具体的规定,如第20条要求“定期评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和“每年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专项报告”;第三十七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进行年度合规审计,并及时向网信等部门报告审计情况”;第四十二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并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 并接受社会监督。
自“明明,网愤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各大平台纷纷开始采取相关行动。 据微博报道,目前已关闭27个“网厕”账号,重点治理付费骂人、恶意举报、互撕谩骂等违规行为,共计2个超过30,000件。 快手表示,为治理“网络厕所”“开箱吊人”等行为,已查获违法账号361个。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红艳认为,一些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安全感,被压抑的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寻找一些“上网厕所”、“开箱吊人”等隐性渠道来缓解,“网络世界的问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 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孙红艳团队对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的10个省份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有3个**的孩子时不时感到抑郁和焦虑。 对应的是,在他们之前对儿童青少年的调查中,对于“父母最关心你的什么”这个话题,一直排在第一位的是“学校习成绩”,垫底的是“交朋友、情绪变化”。
在孙红艳看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树洞”,缓解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要解决他们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如果青少年在心理和情感上没有大问题,他们通常不会寻求通过一些阴暗的渠道来发泄内心的不快乐。 ”
许多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接触互联网并保密,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孙红艳认为,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我们应该用“发展视角”,家长和学校要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性,并进行有效引导,为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创造良好的体验和机会,“未成年人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可塑性,家长、老师和学校可以与他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做到明辨是非,规避网络风险,共同营造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健康网络文化。 (刘银恒、崔丽)。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