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万元,吃不起面包!”
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面包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主食,越来越贵了。
一个羊角面包20元,一个全麦面包30元,一个羊角面包38元,一个百吉饼甚至可以卖到......58元
随便走进一家网红面包店,价格贵得离谱。 卖得比较好的“第一代网红”元脉山均价在20元以上,网红品牌银座银枝川售价800g吐司片高达98元。
即使是三四线以外的小城市,也很难找到10元以下的面包店。
包袋店里琳琅满目的面包琳琅满目,就连喜欢吃面包的人也要赶紧捂住口袋,大喊“我买不起”。
面对越来越贵的面包,年轻人还有面包自由吗?
现在面包这么贵吗?一个普通的吐司实际上要花20!”
现在真的没有人照顾面包店吗?”
我现在爬不起面包店。 ”
打开小红书,不少网友吐槽面包变得“买不起”,每个话题都会获得数十万的点赞。
前段时间,“面包为什么越来越贵”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但一开始,面包并不是人们买不起的东西。
面包是清朝末年传入中国的一种外来食品,因其蓬松可口的味道而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那时候,面包的量比较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吃面包甚至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随着面包的逐步汉化,中国做面包的企业越来越多,面包在国内开始流行起来,吃面包也不再难。
面包在国外被用作主食,但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我只是把它当作零食吃。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习惯习不断变化,慢慢地面包在中国开始具有了主食的属性。
具有老少皆宜的特点,加上价格不贵,在早餐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但现在便宜的面包越来越少了。
最低**一般在超市,都是包装好的预制面包,一般在10元左右。
第二种**在20-40元之间,一般分布在各个实体面包店,当天新鲜出炉。
最高40元以上的水平一般出现在各大网红实体店。
北京某网友参观北京“红星前进”面包店,一个150克左右的面包卖到16元,一斤面包卖50多元。
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在超市收银台拿到了一张69减10的优惠券,于是她想到了在隔壁的烘焙区买个面包打折。
不过,过去我发现3个甜甜圈要10元,一袋羊角面包要20元。
不仅在北京,在上海,一个网红面包卖到了98元。
今年,日本第二大生吐司烘焙品牌银座Inshikawa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一开业就大受欢迎。
98元的生吐司,居然炒到了300元。
据说这道网红吐司是日本72岁的“敬酒神”制作的。 据说“吐司之神”增加了面包的水分含量。
但产品本身是否撑不起**是另一回事。
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一线城市4%的面包在20元以上。
有网友表示:北京和上海都是中国一线城市,人们的工资高,消费能力也强,所以面包**自然高。
但在中国。
四线和五线城市也同时存在。
在这些小城市里,只有四分之一的面包在面包消费中不足10元。
四五线城市的体验与一线城市相似。
作为日常食品的主食,消费者需要最好的日常食品,可以食用。
当**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面包溢价越来越差,但为什么这么贵?
事实上,面包的兴起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 这与前几年的消费升级有关,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普通的面包种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面包爱好者希望吃到更好吃、更精致的面包。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更美味、更丰富的原料和更精致的面包外观的需求,面包师们不断创新。
有的在面包里加了更多的馅料,过去主要以红豆沙和葡萄干为主,现在可以用肉和水果馅。
一些商家还卷起面包的形状,力求更加美观细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现在甚至有了更详细的分类,对单个品种的处理更加详细。
比如一家专门做吐司的吐司专卖店,除了之前的红豆吐司、葡萄干吐司等外,还会推出黄油吐司、杏仁吐司、芝士吐司甚至小龙虾吐司。
由于类别是单一的,因此需要在单个类别中更加细化和区分。 这些创新因素也相应增加了面包的成本。
另一方面,原材料的增加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例如,黄油的含量是两年前的两倍。 有数据显示,食糖也在市场上,目前食糖现货价格已达7600元,同比上涨40元。
一些面包店还特别强调“进口原材料”的生产。 例如,面包是用法国T55面粉制成的,吐司是用日本山茶花粉制成的。
为了向顾客展示他们的面包是由优质和充足的食材制成的,商家还会特别说明和标记面包的原料,以反映面包的合理性。
再加上人们对面包新鲜度的追求,增加了面包的成本。
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从事营销工作。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各大商家纷纷利用自销手段,邀请各大网红种草,“吃攻略”“排队攻略”等备注可以达到百万。
该品牌还定期举办活动**,例如面包品尝、面包制作比赛等。
一些网红店的定位是轻奢,甚至脱离了面包的精髓来吃。
他们打着“健康营养”的噱头,声称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促进新陈代谢”。
这些打着“健康”噱头的面包,比普通的要贵一倍,但商家的这种“健康”纯粹是智商税,全麦面包并不比普通面包健康。
一些国外网红面包店在当地并不是特别受欢迎,来到中国后,因为营销势头大,受到中国人的追捧。
在上海新天地的“纽约百吉饼博物馆”,面包爱好者通常要排队两个多小时才能买到百吉饼。
还有韩国的B&C品牌,在中国也受到追捧。
面包贵,面包店的生意好做吗?不。
近年来,面包的**一次又一次地上升,但面包的生意却没那么好。
根据美团对烘焙行业的调查,一年内有80,000家面包店关闭。
目前,面包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加盟连锁店,另一种是自营社区店。
虽然连锁店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前期投入非常大。
加盟费、技术培训费、设备费、运营费,还有店面装修费、场地租赁费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开支加起来就几十万。
同时,面包店的人工成本也比较高,面包的生产需要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比普通人员需要更多的钱。
这些巨大的前期成本也导致面包店的投资回收期更长,生存时间更难。
另一种方法是经营自己的社区面包作坊。 这种商店的前期投资比连锁店少。 然而,与连锁店相比,面包店的创新性较差,竞争优势较差。
这就要求面包店的面包师定期外出接受习培训,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
毕竟,开一家能赚钱的面包店并不容易。
据一些数据显示,中国面包店的平均存活率只有189个月。
2024年上半年,上海新开门店77家,老店关门100家。 而那些卖面包的网红店也撑不了多久,还少数能活下来。
上海网红品牌“dikka”今年2月开业,开业初期也掀起了排队热潮,但不到5个月,网红店就冷门了;
今年5月,被誉为“法国甜品世界的天花板”的Len Tre也关闭了其在深圳万象城的门店。
许多面包都有溢价**,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优质产品通常是稀缺产品。 技术壁垒低的产品,如面包制作,不会成为稀缺商品。
长期以来,世界一直饱受“面包刺客”的困扰,有些人想方设法打造了一家“2元面包店”。
不管是葡萄干、豆沙还是坚果,新鲜出炉的面包都是2元。 很多人一次买六七个,消费者大多是学生和社区居民。
这真的是以馒头的价格出售的面包。
如今,济南街头已有30多家“2元面包店”,在重庆、河北、安徽等地,“2元面包店”也迅速出圈。
一家名为“苏玉2元面包店”的面包店,在短短2个月内在全国开设了500多家分店。
2元面包靠什么赚钱?店主说,薄利多销是快周转。
但目前,“2元面包店”大多靠开加盟店、卖烘焙技术赚钱。 很难说这样的模式是否能持续很长时间。
在消费降级的今天,当消费者回归理性时,高档面包可能很难有大市场。
如今,面包行业的局面呈现出“重仿、夸大、过度营销”的现状,距离产品“爆款”还有很大距离。
以咖啡为例,它也是洋产品,商家首先从喜欢喝茶的中国居民习入手,推出奶茶品牌。 我有喝奶茶的习,然后逐渐过渡到喝咖啡的习。 然后利用咖啡原料的国产化,实现咖啡**的降级,让咖啡在中国流行起来。
如今 99杯瑞幸咖啡,差点把同行横扫死。
面包行业还需要降低成本,降低面包质量,让面包本地化、普及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面包市场。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口味并不具体,在面包的形状和口感上增加创新是吸引流量的好工具。
总的来说,只有积极推动面包的“普及”和创新,把实惠好吃的面包带给消费者,面包市场才能更可持续、更稳定地发展。
毕竟,面包是用来吃的,而不是用来被看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吃的面包就是好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