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0后的声音,在跨过55岁之后,突然意识到人生毫无意义
在哲学领域,有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我是谁?它是从哪里来的?它将去哪里?”。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答案。
我是谁?它是从哪里来的?它将去哪里?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个生命的核心问题——生命的意义。
叔本华曾经说过:“人生没有多大意义。 生活是欲望的集合,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它们就会变得无聊,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它们会带来痛苦。 ”
姬仙霖师傅提出:“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生命是缺乏意义和价值的。 ”
随着**的深入,很多人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人生没有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通常不接受这种观点,认为它太消极了。 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加,或者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深有感触,人生可能如姬仙霖师父所说的那样。
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在经历了55岁之后,突然意识到生活似乎缺乏真正的意义。
读者刘先生分享了他漫长的人生经历。
小时候,刘先生来到省城打拼,只为维持家庭生计,保证子女安心读书,让全家人过上平凡平安的生活。
在奋斗的过程中,刘先生吃了种种磨难,遇到了许多意外,但他坚持了下来。 对他来说,未来会有甜蜜的一天。
然而,随着中年的到来,刘先生感到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甚至工作效率也下降了。 赚钱似乎越来越难了。
他曾经向往优越的“生活”,现在却只剩下为“生存”而奋斗。 渐渐地,他开始思考生命的真谛。
去年,刘强东的儿子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大城市打了996工。 然而,他在那个城市买不起房子,他的生活充满了焦虑。 看着儿子,刘先生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人生似乎是一个不断受苦的过程。
他似乎看到了儿子的未来——背负着巨额债务,结婚生子,渐渐在婚姻中麻木,然后希望子孙后代过得更好。
孩子的未来难道不是他过去的缩影吗?这是否意味着人类从头到尾都陷入了“死循环”?
刘先生的疑惑,其实也反映了很多中年人共同的恐惧——有没有可能,经过多年的奋斗,依旧一事无成,然后这种状态代代相传,陷入无休止的循环?
在分享完亲身经历后,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或许,生命的真谛,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只能自然而然地生活。 剩下的只是一种体验和过程。 最终,我们仍然会回到尘土中,回到尘土中。 ”
这让我想起了寓言《羊宝宝》。
牧羊娃的爷爷,度过了“放羊、结婚、生儿、继续放羊、变老”的一生。
说到牧羊宝宝的父亲这一代,他也经历了“放羊-结婚-生儿育女-继续放羊-变老”的生活。
即使在牧羊人这一代,他的人生轨迹也和爷爷、父亲一样。
因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或许会为“牧羊宝宝”的一生感到惋惜,觉得他的一生仿佛是前辈们的翻版,毫无意义。
其实,我们的遗憾不应该是针对放牧宝宝自己,而应该反思自己。 “我年轻时不知道书的意思,但老了的时候我已经是书中的人了”这句话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生活轨迹与放羊的轨迹相同。
一般人的固定人生轨迹:
读书,深度内卷——入学考试,更深的内卷——毕业后找工作,继续内卷——重抵押——结婚生子——致力于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继续内卷——中途失业——中年危机——老年。
今天,我们都或多或少可以在这条轨道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的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时刻找到自己的位置。
富人的人生轨迹似乎更有趣,充满了各种乐趣和变数。 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人生高配,一个是人生低配。
你只需要看看大城市的年轻人就知道这一点。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就像一条流水线。 在996的工作环境中,他们早已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只留下心中的麻木和悲伤。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生轨迹越来越稳固。 归根结底,这是社会阶层固化的真实写照。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俞华已经为我们揭示了答案,生命的存在是为了生存本身,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
一旦生命开始,除非它走到尽头,否则它只能继续下去。 就像一列永无止境的火车,每个人都在欣赏着同样的风景,到达下一站时,向旁边的人挥手告别。
一些科学家提出,世界就像一个程序,每一代人类都是其中之一。 新**的出现和旧**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 而这些**的本质,无非就是世界运转的微观分子,本质上类似于流水线上的产品。
一切,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