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部队和民兵官兵继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甘肃吉石山,12月23日鸡石山 63000余人持续奋战在甘肃省、青海省5个乡镇的25个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为受灾群众带来温暖和希望。
西部战区前沿指挥所精准满足当地需求,加强统筹用兵,指挥官兵做好物资调卸、调拨工作,协助地方先后将800多名受灾群众从帐篷转移到防风保暖的装配式房屋。
第76集团军抗震救灾工作队官兵积极参与灾民安置和伤员救治工作。 在鸡石山县柳沟乡安置点,他们组织137名官兵分批卸下物资120余吨,分发给受灾群众在大河家镇安置点,医疗支队趁机向灾民发放了200多份健康防病手册22名党员突击队员在柳集乡陶家村与65名村民开展结对救援活动,准确了解村民需求,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困难。
甘肃省武警总队在柳鸡乡团结村、杨岱村、高里村3个安置点设立“帐篷学校”,为受灾学生早日复课做准备。 临夏县人民武装部、甘肃省康乐县人民武装部带领民兵在多个安置点为灾民搭建帐篷和预制房屋,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住房需求。
武警青海总队海东支队官兵在青海省民河县草滩村开展医疗心理服务,为受灾群众提供热食和防寒用品。 青海省军区组织党员突击队深入草滩村,了解受灾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储备和生活需求,同时开展防火、用电安全宣传,助力消除电力线路诸多隐患。
人民的需要是士兵们最关心的问题。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出动官兵136名官兵、车辆装备53辆,赴甘肃省、青海省5个乡镇8个地点,继续为受灾群众提供热食和医疗检查。 粮食安全支队针对灾区高海拔特点,为灾民和救援人员提供了3000余份营养全面、热量充足的热餐。 医疗支队在提供健康体检、医疗救治等服务的基础上,成立了心理服务队,开展心理疏导,帮助群众坚定重建家园的信心。
西部战区陆军某旅24小时采集掌握任务部队投入、点数变化、救灾过程等信息,向指挥员提供救灾情况实时数据,为指挥所掌握救灾过程起到信息保障作用, 高效调度指挥,统筹救援力量。信息通信救灾旅通信保障支队增加了编队通信服务,调整优化了指挥通道,确保了通信链路畅通。
针对灾区天气复杂,西部战区空军组织气象部门加强相关空域天气预报,组织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优质医疗资源,随时准备派出增援部队。
记者从西部战区前沿指挥所获悉,受灾群众已基本安置,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专案组和民兵官兵将继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推动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综合记者张磊锋、杨明月、李磊、吴世涛,记者彭晓明、王建英、梁楠、邓东志、董一波、郭家兵、马震、石涛、徐立强、曹世凯、郭子阳、郭泽天、尉佳楠等
“我们生活温暖,吃得温暖,心里暖暖的。”
解放军日报记者 李盼琦 通讯员 贾宝华 “伙计,今天是冬至,快来送饺子到你家来吧。” 清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红民兵示范支队民族团结民兵排民兵成员马永吉走进吉石山县大河家镇康拓村村民闫文海家的帐篷,送上热饺子。
阎文海的大女儿急忙给马永吉倒水。 这几天,马永吉经常来各个帐篷视察路线,对严文海一家非常熟悉。
闫文海在南方开了一家拉面店,这次回家探亲,没想到会遇到**。 当时,他把妻子和三个孩子带到空旷地带后,加入了救援队。 直到甘肃省军区组织民兵支援建安置点,他和家人才搬进了帐篷。
马永吉在学校学电工,村民搬进帐篷后,每天挨家挨户检查线路,宣讲安全用电常识。
几天来,天气很冷。 为了保证帐篷内的不间断供电,民族团结民兵排的民兵们仔细检查了电路的安全情况。
临近中午,得知民兵准备给村民们做炖菜后,闫文海和几位村民主动前来帮忙。 拎着炊具,洗漱切菜,......在大家的帮助下,中午时分,香喷喷的炖菜从锅里出来了。 “我们生活温暖,吃得温暖,心里暖暖的。”安置点的村民在民兵排队领取餐点时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们村受灾严重,大部分房屋受损,民兵在24小时内搭建了临时定居点,让我们在**后的第一个晚上就可以住在温暖的帐篷里。 康教村村民马占青感慨地说,“在军队和地方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尽快重建家园。 ”
12月23日,第76集团军某旅官兵在鸡石山县石园镇帮助灾民从帐篷搬入预制房屋。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张永进 摄。
12月22日,甘肃武警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在集石山县柳集乡小家村搬运救灾物资。 摄影:侯崇辉。
12月23日,西部战区陆军某旅官兵在集石山县石园镇小红坪村安置点开展防疫消毒工作。 崔守阳摄。
刊登在12月24日《解放军报》第3版**丨《解放军报》学习团(ID:xuexijuntuan)。
制片人丨欧灿、侯大伟,编辑丨刘建伟、闫山、钱宗阳,编辑丨冯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