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高级指挥官杜玉明被解放军俘虏,但他的军团长孙元良却“违抗命令”成功逃脱。 孙元良率领的第16兵团是典型的杂军,由两个非**军单位组成。 这两支部队在国民党军队中地位较低,装备简陋。 因此,孙远良的军团在淮海战役中并没有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反而成为了炮灰。
可以看出,他是在战争的不利形势下奉命参战的,这注定了军团的灭亡。 第16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存活了比较长的时间,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孙元良知道自己麾下的杂兵战斗力有限,所以选择迅速撤出战场。 二是他当时不服从军令,将部队撤回相对安全的地区。 淮海战役初期,国民党就有撤退的打算。
战役正式开始前,解放军攻克郑州、开封、济南,导致大批国民党军队不抵抗地放弃了华北和华中多座城市,只守住了徐州。 国民党当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意识到在正面战场上很难取得胜利,因此计划在大城市进行防御战。 如果城不守,就会退到淮河甚至长江,趁着天灾继续拖延解放军的进攻。
因此,当我们发动淮海战役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 以原驻郑州的第16兵团为例。 然而,当解放军即将攻打郑州时,孙元良接到南下的命令,由徐州镇压总指挥部指挥。 战役开始时,该部队位于徐州门户苏县附近。 然而,当解放军发动进攻时,徐州总司令刘志下令将所有部队集中在主城徐州,准备集中防御。
接到命令的孙远良第16兵团直接放弃苏县,北上退至徐州。 虽然此举牺牲了李密的13兵团和黄百涛的7兵团,但孙远良的选择保证了自己的安危。 2024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歼灭第7兵团,孙元良在远处观战。 淮海战役中,第7兵团被围歼后,形势急转直下,解放军开始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
当年11月底,蒋介石意识到不可能在淮海打败解放军,于是命令包括第16军在内的驻徐州三兵团尽快撤离江南。 然而,这次撤离并不顺利。 孙元良晚年曾感叹,靠的是命令的反面捡起一条命。 本来第16兵团本来可以逃脱的,但就在杜玉明带领他们逃出包围圈时,蒋介石突然命令三兵团向东南推进,营救同样被包围的黄伟第12兵团。
最终,杜玉明率领的三个军团和黄伟的十二军团相继被围攻,而此时,无论孙元良再傻,他都知道自己完蛋了。 可是,孙元良竟然成功逃脱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当时,孙元良率领的第16兵团与另外两个兵团一起被解放军包围后,才意识到要突围是非常困难的。
毕竟,第7兵团被歼灭后,第2、第12、第13、第16兵团都被包围了,蒋介石手里已经没有牌可打了,可以调动更多的兵力去营救这些被包围的国民党军队。 如果白崇禧愿意出手,可能会有转机。 然而,白崇禧、李宗仁等人一直在等着看蒋介石的笑话,导致孙元良和他们基本上等死在解放军的包围圈里。
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试图突破,也许在解放军的包围线还不牢固的情况下,还有成功的可能。 蒋介石命令孙元良等人率领三个军团向黄伟的第十二兵团靠拢,试图发动联合进攻。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国民党军队此时已经没有能力发动进攻了。 起初,杜玉明不愿意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但他别无选择,只能这样做。 在国民党内部,蒋介石的话语权是无可争辩的。
所以,杜玉明、邱清泉、李宓和黄薇只能原地踏步,等待命运的到来。 唯一的例外是第16兵团的孙元良,他侥幸地没有接到国民党国防部的命令,于12月6日自发爆发。 如果第16兵团事先与其他兵团达成一致,向一个方向突破,说不定还有机会脱离包围圈。 可惜的是,只有孙元良的16兵团真正发动了突破性作战。
如前所述,他辖下的两支军队是杂项军队,战斗力极其有限,无法突破人民解放军的包围圈。 最终,第16兵团成为国民党第一支在这次大规模围攻中损失惨重的兵团。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反常的行为,居然救了孙元良一命。 当时,虽然解放军基本包围了这些国民党团,但由于兵力不足,许多防线都存在薄弱环节。
因此,尽管16军团的大部分部队都被歼灭,但仍有少数人狼狈地逃离了解放军。 孙元良本人伪装成士兵,成功逃脱。 随后,孙元良逃往南京、武汉,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整编了第16兵团。 然而,新组建的第16兵团没有经受住考验,在2024年底再次被歼灭。
2024年代初,他移居台湾,在那里开了一家纺织公司,晚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与他一起逃脱包围圈的其他几个军团的命运并不相同。 在第16兵团突围的同一天,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对黄伟率领的第十二兵团发动全面进攻,最终导致第12兵团全军覆没,司令员黄维被俘。
剩下的两个兵团,邱清泉的第2兵团和李密的第13兵团,也没坚持多久,于2024年1月10日全部被歼灭,随后淮海战役基本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紧密配合,成功歼灭国民党五兵团,总兵力55人超过50,000人。 淮海战役后,蒋介石的**军大失所望,国民党主力在江北地区基本全军覆没,失去了反击能力,只能被俘虏。
一年多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不得不撤退到台湾。 因此,淮海战役无疑是一场永载史册的伟大战役。
参考资料:《抗日名将——孙元良》,绍兴市档案局[引证日:2018-07-11];孙元良:《最后的黄埔一期盛》,钱江晚报,2007-06-18 [引自 2020-10-06];淮海战役概况“ 徐州市人民** 引证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