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生态市政研究院院长王家卓在报告中表示,在污水管网逐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也要面对“历史债务多、 埋在地下,条件复杂”。目前,部分城市污水管网还存在总量不足、质量效益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排水系统的认识不到位,重厂轻网留下的“后遗症”,机制不完善, 资金不到位,监管不到位。为此,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王家卓在报告中指出,一些地方管网建设升级基础薄弱的现实,“基础不明确、手段多、形势不明朗、决心大”。 他总结了污水管网总量不足、质量效益低、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基地是不可理解的
总金额不足
一方面,一些城市地区的污水管网确实存在缺口,需要检查和填补缺口。 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夸大我国缺失的城市污水管网总量。 由于我国与国外(如东京、纽约等)的城市道路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与这些城市相比,道路建设的污水管网密度也存在显著差异。 做一个简单直接的比较,得出中国污水管网密度仅为东京的1 4比1 3的结论是不恰当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这明显夸大了我国污水管网的欠款总额。
质量不高
与前两个问题相比,更重要的是我国污水管网质量不高。 由于长期“重地上轻地下”,大量污水管网施工质量不高,加之运维不到位,污水管网出现缺陷、塌陷、破裂等不健康运行,不能正常发挥排放和转移功能。 此外,管网系统中还存在许多检查井问题。 过去有很多砖井,现在这些砖井有一些共同的问题。
管理不到位
市政污水管网运维不到位,社区长期无人管理。建筑与管道分离、雨污分流、厂网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城市,也有干支分离,甚至采用“铁警”的方式对污水管网进行管理,总管在市,支管在区,支管在街道。 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有认知、制度、人力、投入等诸多原因。
效率不高
我国许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稀释污水,大量外来(地下水、河湖水、山泉水、建筑降水、雨水等)进入管网。 在一些城市,排入厂区的污水量远高于用户排污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水处理量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问题。 例如,中国西南某城市估算,污水处理每年的运维费用在8亿多元,而每年的排污费只有3亿元左右。 污水处理标准高,向用户收取的费用低,以及污水处理量大,远远超过城市供水量,这是有原因的。
运动型雨水和污水分流
近年来,“雨水和污水不完全分流”已成为环境问责中最常见的表述。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消除汇流系统”等同于消除污染。 事实上,雨水和污水分流改造后仍然会有很多污染。 然而,在一些高压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开展“运动式”雨水排污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盲目引流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在城市雨污分流运动中,管理一直没有跟上,理想的雨水管和污水管两套排水管网,在实际运行中变成了两套汇流管网,因为雨水管与污水管混合, 排污管也与雨水管混合。
对排水系统严重缺乏了解
很多人认为汇流系统落后,导流系统先进,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是解决污染的基础。 事实上,两种排水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雨水和污水分流的改造,只是将联合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染变成分流排水系统的雨水和污水混合和错连,以及雨水管道在雨天的雨水径流污染。 在某些情况下,后者的污染负荷不一定低于前者的污染负荷。 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排水系统的主流趋势是“现在用的就是用好的”,即关键是要根据现状优化管理,把控关键环节,比如现在汇流系统的排水系统, 要做好溢流污染治理工作。目前的情况是排水系统与分体制,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减少管道错接和混淆,建设雨水绿色基础设施,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长期重厂轻网的“后遗症”
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财政补贴。 即使没有财政补贴,污水处理厂也有良好的现金流,是社会资本眼中的“甜蜜点”,可以吸引大量投资。 相反,管网没有利润点,社会资本不感兴趣。 此外,管网的建设确实比较复杂,涉及的问题多,面积大,范围广,不像污水处理厂等点式工程,容易推广。 因此,在几十年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快速发展中,污水管网的问题不断积累和放大。
排污费无法覆盖管网的运行维护成本,更不能覆盖管网的建设成本
现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于2024年确定(城镇生活污水最低收费标准为095元吨),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据了解,去年36个重点城市的平均值为096元吨。 近年来,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由乙级提高到甲级,一些城市和流域提出了准IV级甚至准III级出水标准,需要成本支持。 除处理费用外,据初步估算,如果从污水处理费中扣除管网的运行维护费用,增加的费用大概为03元吨。 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排污部门运行维护费用都难以覆盖,还得靠首补贴,所以收取的排污费还不说管网的运行维护费用,当然覆盖管网的建设费用也不提。
缺乏市场监管
排水管质量问题提出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监管不力导致大量劣质管材充斥市场;在“放权、管、服”的背景下,排水管网建设没有进入门槛,各类技术,特别是修复技术遍地开花,水平不尽如人意。
“不支持工人”的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高
我国各大建筑和市政工程公司的正式员工以管理人员为主,基层建设人员的专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无论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得多么好,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经过层层分包,最终具体施工人员很可能是没有任何排水管网施工经验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排水管网的施工质量。 日本很早就建立了排水设施施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制度。
由于缺乏监督和惩戒机制,雨水和污水经常出现错连
到处都是路面的乱挖,导致管网混杂、错连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不易查源头追根溯源。 在日本,在建造排水设施(例如将污水从住宅区排放到公共下水道的排水管)时,具有施工资质的公司必须在开工前提前向下水道局报告,如果没有通知或资质,将受到处罚。
“大截流”的做法导致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较低
事实上,我们很多城市的污水管网,不仅仅是流动的污水,还有大量的雨水、地下水、河水、海水和山水、泉水,只要有水,就可以排入污水处理厂,最后进入污水处理厂。 很多城市沿江、环湖截污污水,而不是真正追根溯源,找到截污再截污的做法,对污水浓度低的问题承担更大的责任。
对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有10条建议。 首先,要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科学解决问题的关键。 应正确处理联合排水系统,尽快出台联合排水系统溢流控制标准和联合排水系统雨天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其次,在污水系统提高管网质量和效率、管网调查、市场监管、机制合理化、资金保障等方面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要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解决当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