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伊始,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纲指出,2024年市场复苏后,旅游市场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2024年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总结的一点是,它肯定会继续改善!
回顾2024年,王德纲用4个关键词来形容旅游市场的变化:
快速恢复。 旅游市场高水平快速复苏,应该由很多专家来判断,虽然很难说是旅游消费的“报复**”,但市场规模的快速回升确实提振了整个旅游行业的信心。
恢复正常。 与整个经济发展常态化和旅游市场快速高水平复苏相对应,大部分旅游企业已开始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设备、业务往来、员工打卡、现金收支等运行基本恢复正常。
相对不平衡。 受消费降级和企业产能下降双重影响,营收增速与市场增速存在明显异步现象,旅游企业营收增速和增速规模远滞后于旅游市场增速。
现象频发。 被压抑了三年的旅游一旦释放,确实有一股自由奔放的势头,许多新现象、新热点、新趋势迸发出来,比如“逆向旅游”、“特种兵旅游”、“躺平旅游”、“摇摆旅游”等等,有的只是个别现象或已经存在。
总体来看,2024年,随着旅游市场快速高水平复苏的良好势头,旅游企业开始从底部攀升,整个行业逐步复苏。
谈及2024年旅游业发展,王德纲表示市场将从“复苏”转向“繁荣”!
如果我们遵循问卷中常用的五级指标方法,那么整个行业市场主体的恢复指数可以给4分,但我在行业信心指数上给5分。 王德纲表示,疫情期间,中国旅游协会召开了几次行业发展分析会,段强会长多次强调信心比最好更重要。 我特别同意,没有信仰就没有未来。 而且,对整个经济充满信心**,这是基础。
国内旅游仍是整个旅游业的主体。 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旅游消费常态化、规划化。 如果说2024年的旅游具有一定的“化妆”性质,那么2024年的旅游将基本回归正常生活常态,即回归正常日常生活过程中的时间消费:闲暇时间消费(周末和公共假期)和专属时间消费(带薪休假)。 外出到大多数家庭都有计划的时间表。 二是国内旅游消费将进一步呈现政策特色。 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家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刺激和扩大国内旅游消费,因此,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可能会有周期性的各级刺激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激发旅游消费的潜力,刺激和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因此也会导致相应旅游市场的阶段性特征。
保持入境旅游的正常心态,先渠道,后市场。 2024年,外资入境旅游表现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旅游收入,对整个旅游业规模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各领域对此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近期,国家层面出现了积极行动,包括对部分国家实施单边免签,预计2024年国家层面将有更多促进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出台,必将产生积极效果。 但要秉持常态心态,尊重现实,尊重法律,不放弃,不躺平,对于从事入境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来说,目前能做的工作就是先修复渠道。 疫情期间,大部分渠道和链条已经断裂,一些民营、小规模旅行社企业的产品链和服务体系已经归零,所以需要在不久的将来修复渠道,然后根据政策和市场形势的发展顺势而为!王德纲表示,最近几天,我收到了多家入境旅行社CEO的好消息,也有来自欧洲的暑期游学大宗订单,但最终还是要看机票的密度**。 事实上,国内外旅游同行的愿望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政策能够改善,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目前,旅游企业正处于触底反弹的艰难阶段,需要政策杠杆的帮助。 从这个角度出发,王德纲对2024年政企合作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大惠企金融政策力度,加快旅游企业生产和投资能力恢复。 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能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金支持是企业恢复生产和投资能力的重要条件。 旅游领域企业的财务效益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大型企业,主要是化解债务危机和增加贷款额度,为恢复生产和投资能力补血输血;二是对于绝大多数小微旅游企业来说,主要目的是加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借鉴部分省份已经探索实施的“担保”帮扶小微企业的做法,彻底解决小微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无法通过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的问题, 帮助小微企业产品升级。新建项目和大项目建设是产品迭代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只有有效恢复和提升旅游企业投资能力,以投资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生产投资能力薄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加快恢复旅游企业生产和投资能力,是关系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深化创新扩大消费政策,扩大市场规模。 消费驱动是一项双赢的举措,在当前形势下可以对整个经济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建议扩大文旅消费的政策重点应集中在节假日,或围绕节假日进行政策整合。 假期其实是旅游消费最重要的有效时间,建议实施“2024年尽情享受假期”计划,将假期作为居民旅游休闲消费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规划全年两个长假、8个公共假期和52个周末的系列活动, 打造全年旅游休闲消费供给体系,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包括调整假期时间结构、改革创新消费券发放渠道和方式、旅游惠民民政策等。产品供应和活动组织等 同时,各级人大能否对带薪休假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从制度上让带薪休假切实可行,形成公休和带薪休假两条主线,把假日旅游做实做大,让国内旅游消费有稳定增长的基础。
推动景区、住宿、旅行社三大旅游地标产业的产品开发和盈利模式创新。 企业创新的规律永远不会改变,虽然创新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但最好的政策引导、激励和推动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景区行业从资源开发大局来看,传统资源的开发在空间和载体上基本已经达到天花板,因此未来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创新利用,挖掘传统资源的新功能,创新传统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展示手段二是以国家政策引导为支撑,推动景区由传统票务经济向综合业态转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演艺、景区沉浸式体验等能够引导游客“兴趣消费”的“二配”产品,实施科技赋能计划,运用科技手段打造旅游景区新场景, 从而打造景区盈利模式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住宿业:除了疫情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外,行业对官方消费的限制,以及星级评定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都需要评估。 当然,从酒店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来看,住宿服务对民宿的市场挤压,以及餐饮服务商休闲综合体的跨界竞争,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激发。 旅行社行业:自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创立全球第一家旅行社以来,传统旅行社单纯的盈利模式100多年基本没有改变。 疫情之初,有业内人士提出,旅行社未来要从旅行社向美好生活服务商转型,一度引起业内一片欢呼,但近几年一直没有成功转型的案例。 旅行社行业本身还存在较为关键的行业监管问题,因此行业的转型应与监管调整和行业治理相结合。
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培训,促进旅游管理人员知识更新。 在旅游新生态下,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新的知识体系的支撑,特别是现有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职,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和储备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因此才会有掌握新知识工具的新一代游客。 当前需要更新知识,实现知识迭代,未来必然是人才迭代。 在这个过渡阶段,主管部门和企业自身迫切需要组织包括旅游产业政策、数智化、元宇宙、旅游新业态、现代营销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并首先实现管理层的知识更新。
推动国家战略与人民生活深度融合。 目前,国家文化园区建设、旅游休闲街区选址、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在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域、高校、科研机构中得到高度认可,但在普通民众层面普及率较低。 2024年,要大力推广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等主题旅游产品,让国家战略走进老百姓生活,同时开展国家文化园产品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主题展等活动, 从而形成有节奏的高潮,提高社会意识。
及时调整行业管理政策法规。 目前的一些行业管理政策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制定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工业发展的现实。 例如,旅行社的准入政策 - 旅游服务的质量保证金问题。 我们需要科学研究和判断这些政策的时效性。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内旅游促进规划(2023-2024年)》,提出“对旅游服务质量边际进行总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释放出旅行社行业确实需要从制度层面开展的明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