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流动性管理?
企业流动性管理是指为保证资金支付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各种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进行主动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流动性要求** 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需的资金量。
现金管理 - 优化现金流并确定现金储备金额。
应收账款管理 - 加快应收账款的处理速度,减少占用企业资本所需的时间。
短期投资管理 - 通过适度的短期投资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
债务结构管理 - 优化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
流动性风险管理 - 评估和防范可能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指标监测 - 建立流动性分析评价体系,监测流动性指标。
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流动性管理?
2024年1月5日,国资委印发《关于推动企业加快资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将流动性风险作为企业应重点防范的四类风险之一,将企业流动性管理提升为资金管理的核心问题。
良好的流动性管理可以使企业在可预见的资金周期中“去峰去谷”,以相对稳定的收支曲线开展日常运营,确保资金安全稳定。
传统流动性管理的核心逻辑是围绕资金计划进行,通过计划明细的时间顺序推导出未来资金盈余。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资金集中支付的风险,但可以避免资金长期闲置的问题。 但无法穿透企业整体资本结构,分析资产负债配置的合理性,无法从管理角度主动干预长期流动性。
3. 如何管理流动性。
为了解决传统流动性管理中的诸多短板,用友推出了以成员单位资金计划和资本运营主体运营业务为核心,结合财务指标控制的流动性管理模式。
确定流动性管理指标。
结合企业的业态和自身的资本运作主体(集团财务部或财务公司),需要监测的核心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存贷比率、息税前利润等。 同时。 根据历史经营数据确定每个财务指标的合理阈值。 这被用作流动性监控的参数比较。
数据分类。 对关注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和计算相应指标的各种影响因素,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如资金计划明细、资金运作业务台账等,并与指标计算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对比。
以流动比率为例,如果企业的财务公司是资本运作的主体,则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 在财务公司的自营业务中,**投资、短期到期的同业存单、随时变现的定期存款都计入当日流动资产。 财务公司自营业务的同业拆借和存款吸收计入当日流动负债。
计算指标的偏差和业务调整的规模。
根据成员公司资金计划明细和基金运营主体经营业务记录,计算出各未来财务指标的预期值,并与相应指标的预设阈值进行对比,确认偏差程度。 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满足财务指标要求所需的各影响因子的变化规模。
以流动比率为例,假设根据计划和专有业务数据计算的流动比率偏离规定的阈值-3%,如果流动资产不变,则需要调整的流动负债规模=流动负债总额-流动资产总额为3%。
四是计算调整。
根据指标计算各影响因子的调整规模,结合预设的数据分类,在特定工具中对成员单位的资金计划明细和资本运作业务进行调整模拟,并进行实时计算,确认调整内容的可行性。
主动干预。 通过系统工具的计算和模拟,确认资本运作业务的资金计划明细和调整目标,要求相应单位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根据要求调整资金计划,指导职能部门对资本运作业务进行补充和分配。
流动性管理的价值。
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问题,基于成员单位计划明细和资金运作端数据的流动性管理新思路,构建资金风险防控体系,是一项重大创新。
某中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这一思想,开展了实践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
央企以成员单位资金计划明细和财务公司自营业务为管理出发点,以流动性比例为核心管理指标,通过内置模型从**和实际两个方面精准计算指标。 通过将计算结果与配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分析了该集团当前的整体流动性。 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流动性应对策略或资产配置建议。 财务公司流动性管理岗位用户根据系统模型给出的结论,对成员单位一方的资金计划调整提出建议,对集团各职能部门一方的资金运作提出具体建议。 在所有流动性调整建议实际执行后,可以通过模型进行回归测试,以确认调整的有效性,实现业务的最终闭环。
结合财务指标管控的流动性管理工具,既能帮助企业从每日资金盈余的角度进行安排仓位,又能通过对成员单位资金计划细节的分析、资本运作的业务数据,实现对资金结构的渗透和分析, 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流动性管理策略,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文章**:中国 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