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评论说:“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
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长往往过度参与孩子的学校习,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崩溃到哭泣的地步。 在看待压力时,关键是要看这种压力来自哪里。 是他心中的需要,还是父母和学校强加给他的。 目前,学生感受到的压力大多是体制下的压力,而不是自我成长的需要带来的压力。 这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孩子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大问题,委婉地说,教育已经远远脱离了它自身的功能。 这个话题与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上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今,学生上小学上初中,初中上大学,大学找工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所有的孩子都出人头地,提高平均分线,而班级固化,底层的人基本上不可能突破班级,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不存在培养人、为生活做准备、为终身发展做准备的问题。 小学生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完成作业,家长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各种打卡让家长身心疲惫,无法改变,老师也累了!因为这种教育的一般环境。 有家长说:减负呢?父母怎么能看出孩子的脸色变得憔悴,笑容懵洒,眼神迷茫无精打采,眼里没有光。
但是,在减负方面,在我看来,只做“减法”而不做“加法”是不科学的。 我们需要减少学生的超重、单身。
1、单调被动习学习负担,同时增加了长期缺失的社会实践、阅读、个性化学习习的时间和空间。 它就像一棵树,除了修剪枝叶外,还需要给予它足够的养分和阳光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学习脱离生活和人们自己的经验,学习是枯燥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兴趣吗?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例如,当他在课堂上突然解开生活中的一个秘密时,他的学习习兴趣可以立即被调动起来。
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培养人,教育要让孩子感受到当下受教育的快乐,而不是打工挣了大钱之后开心。 为什么孩子会觉得现在的学校生活太辛苦太累,因为他们学到的东西离生活很远,都是与自身经历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这个所谓的现代社会中,教育似乎成了一场闹剧。 在这个以分数为主的英雄时代,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被挤压到了谷底。 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但这个“素质”只是考试成绩的别称。
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就是我们没有本事,却有无数无用的知识。 家长在挣扎,孩子在疲惫,老师在进退两难,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堆拥有知识但已经失去灵魂的机器。 我们所说的“教育”,无非是一场漫长而昂贵的军备竞赛。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被推入了这个无底洞。 他们被迫学习和习,赶上同龄人,符合这个社会的期望。 然而,他们中有多少人真正享受过习?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
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同学认为,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和自己过上好日子,但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未来的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他们不关心国家的未来,更不关心人类的命运。 现在我们说,我们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看不到蓝天,喝不上水,但是我们给孩子这种人文情怀吗?
这种教育的缺乏导致了儿童领域的短视。 他们没有自我内在发展的动力,没有强大境界支撑的动力,所有的压力都来自于学校、老师和家长施加的压力,要他们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压力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所以,所谓对学生施加压力,在我看来,就是唤醒学生的内在追求,没有内在人格的自我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外在所谓的各种压力,对学生的学习习和成长起到的作用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极其有害的。
我深感忧虑的是,今天的学生热情、独立、豁达、自信,但严重缺乏学习习、独立自主和社会责任感的浓厚兴趣。 个人的感受和境界,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现在的习,也决定了一个人人生事业的高度。
还有一点是,学生没有高效的习,习学习的时间越长,他们的习表现就越差。 “勤奋”是一种好的品质,如果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勤奋会带来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走错了路,一个人越勤奋,后果就越严重。 低效的勤奋只会扼杀孩子的发展,只会让他们感到越来越疲惫和苦涩。
最后,我想说的是,爱孩子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是父母的自然本能。 但爱孩子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真正爱孩子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大多数父母的愿望就是这么简单:与其把孩子逼到抑郁的深渊,不如希望孩子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家庭的负担,对我们年迈的父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年长的父母只希望他们的孩子过上健康、安全、快乐的生活!
作者:黄韶)。
end)